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21 08:36:00

导语: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媒体教学误区分析论文

提要:人们对多媒体教学的广义与狭义理解,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多媒体教学忽略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图像泛滥破坏了文学的美感;忽略学生的认知、接受心理,直观的感性形象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制作课件耗费时间、精力过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事倍功半;多媒体教学留给我们的困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担任什么角色。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文学性意象创造性思维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充分体现。然而国人爱赶潮流,就像街上流行黄头发一样,似乎一个教师如果不打着多媒体教学的旗帜就显不出其教学水平,甚至于许多优质课的评比也明确规定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以此作为评定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给“多媒体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指综合运用录音、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广义理解。但时下人们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仅仅局限于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录音机、幻灯片等简单而有实效的教育设备已不屑一顾。笔者所要谈到的正是这种狭义的多媒体教学观念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主要有MicrosoftPowerPoint、MacromediaAuthorware6、Flash、Founderauthor等,它们在制作课件方面各有所长。Flash、MacromediaAuthorware6的动画效果强些,对于理科方面的抽象概念的形象化、直观化应该来说作用非常大,如:物理课讲授“光的折射”,通过Flash制作的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便于理解课本上的抽象概念。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存在着严重误区,并且有着愈演愈烈之势。

误区之一:忽略语文学科的文学性,不顾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像泛滥严重破坏了文学的美感。

诚然,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真切化及便捷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方式可比。但是文学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文字,最讲究的是意象,意象是作家的感知、情感和理智等因素所构成的经验世界的再现,而这一再现便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的,读者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进入情感和生命体验,从而产生共鸣,这就形成了文学意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深邃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意象正是因为读者心理体验的不同发散,而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象。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容易忽略的便是文学性,往往会简单地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学意象。如一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春草图”,特意截取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画面上小草青翠欲滴,惹人喜爱,学生固然为春草的美丽而感叹,可朱自清先生语言的优美又岂是一个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出来的呢?如“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就值得好好品味,“嫩嫩的,绿绿的”刻画出了小草的油绿可爱,“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俏皮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矢志向上的力量,而这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是无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春草的意象美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如果不引导学生去品味这种意象美,岂不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吗?再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便奠定了全诗的格调,设若不懂杨花的飘零,子规啼血的典故,纵使真的恰好截取了“杨花飘,子规啼”的画面,恐怕也无学生能产生共鸣,有悲凄的体味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富有弹性和张力的。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你是个东西”和“你不是个东西”都是骂人一样,文学作品的语言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如果引导学生进入意象品味,即使不借助于媒体形象,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也将会是深刻难忘的,而且内涵也更为丰富。如《红楼梦》中黛玉在临死前说:“宝玉,你,你好……”,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是对宝玉的指责、痛斥,还是牵挂、留念?我想,即令是曹雪芹再生,也无法一一说清其中情感的复杂,仅靠一两个多媒体画面又如何体会得了呢?

误区之二:忽略学生的认知、接受心理,为图新异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大凡懂得一点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都存在一个“感知——理解——想象——再造”的过程,多媒体提供的形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直观、形象地感受内容,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然而,这些诉诸感官的视觉和声音符号又很容易造成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停留于感官化,使学生感情浮泛,思维浅层化。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学生在课堂上应时时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瞬间的感性形象刺激太频繁,会阻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与思维的深入。视觉、色彩、声音等种种直观性形象以其强大的诱惑力使学生渐渐失去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学生面对文学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思维力正在日益萎缩。想想吧,一个多媒体课件除了题头多了一个课文标题以外,不就是相当于一部简单的电视吗?而电视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侵略,不正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学生数明星如数家珍,可没有谁因此成了剧作家、小说家,“心有千言,下笔无言”不正是对忽略语言文字品味所造成严重后果的真实写照吗?文学语言重在“品”,如果只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视觉形象代替语言品味,不仅会丧失文学蕴味,而且会使学生失去语言感受与领悟能力。在文学语言面前思维浅化。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直观的画面形象,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粗浅替代,长期下去必会和新大纲提出的“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背道而驰。

误区之三:忽略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制作课件,课件质量粗制滥造,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事倍功半。

语文教学重在知识的积累,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明白的一个至为浅显的道理,某一堂课的好坏并不能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起关键作用,何况一堂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从目前的许多课件来看,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课件确实制作精美,图文并茂;另一种则仅仅是教案的翻版。但无论哪一类情况,其教学效果都不够理想。原因有二:其一,学生抱着好奇的心理上课,一路游山玩水,所注意的只是课件上的花花草草,至于老师上课讲课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学生或者因为失去了感官的刺激、或者仍沉浸在刺激中而无法集中思想去思考了,何况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学生用于记笔记的时间也不充裕。其二: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去找素材,制作课件,所化的时间比平时备一堂课要多几倍,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检测的时间也必然大为下降,如果把制作课件的时间用来搜集资料进行文学赏析,恐怕要比那几张华而不实的图片要好得多。

误区之四: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的困惑:语文教师到底在教学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仿佛在一夜之间,语文教师就成了全才:上下五千年,无不成竹在胸,既懂天文又知地理,谈起数理化也能信手拈来,滔滔不绝;顺便还得有倪萍的嗓子、朱军的睿智,这样就差不多像一个语文教师了。而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似乎也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如《神奇的极光》就带给我这样一种困惑:语文教师到底在教学中担任什么角色?应该来说,这个课件是制作得非常精美的。该课件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各地各类极光的照片,通过展示“极光的外观”图片,让学生对陌生的极光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但问题并不在于课件本身,问题是这一堂课与其说是语文课不如说是一堂自然课更适当些,教师带领我们在大自然的世界里遨游了一番,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语言文字的品味,则总觉得少了一些。直到最后的练习中,语文的气息才真正地回到了课堂。当然,这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

那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不是一无是处呢?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适当地用来调节课堂氛围也是可以的。有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是相当便利的,特别是在作文修改中能够省时省力,这诚然不错。但是,要想让计算机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则必须有充足的经济条件,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让学生能人手一台,定将让语文教学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