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时间:2022-09-08 11:07:19

导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青少年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在信息社会中立足的基本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效融合、高效推进,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载体、多姿多彩的教学环境,提供高效的学习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坚如磐石的使命。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为了使青少年学生的各项素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趋势,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多次明确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各类中小学的必修课范围,2003年国家教育部明确将信息技术课确定为中考和高考学生会考的必考科目,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信息技术不仅会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内容等方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深度,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使祖国的未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谋得主动,是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初心和使命。

1信息技术教育的鲜明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按照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应用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特点。1.1综合性特点。现阶段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性,信息技术教育较其他基础学科不同,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它涵盖包括了众多基础科学的内容,如数学基础知识、信息论、方法论、控制论知识等。根据我国教育界对信息技术课程通常的分类,它兼具基础理科课程、劳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和综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日常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突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淡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性特点,突出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的理论、原理,突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发挥其综合性强的特点。1.2发展性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普通的硬件设施通常18个月就完成一次升级换代,软硬件开发的成就往往是突破性的,时常会有新的观点被提出、新的领域被开启,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突出的发展性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养长避短,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情,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为基础内容具有广泛的朴实性、具有灵活的迁移性,也越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1.3应用实践性特点。人们常讲,“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集合人类通用智慧的重要工具”,应用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实践,它的学习、使用、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必须突出它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深化“强化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的教学理念,多开展上机实践操作,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水平。1.4趣味性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理特别枯燥乏味,不易激发起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多青少年学生就是通过玩游戏等途径体验到了计算机的趣味性,才迷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趣味性突出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和激发,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深厚兴趣。

2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途径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效果的高效化、能力素质培养的始终化是素质教育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效果。2.1以典型“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在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以典型“任务”的完成作为知识及技能传授的目标。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明确建立,“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建立“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例如,笔者在进行Word基本操作教学时,就针对该课的教学重难点,向学生明确布置了相应的实践内容。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处理、排版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片短文的录入,并对文本格式提出了详细要求,正文字体:仿宋GB2312,三号。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二级标题:楷体GB2312,三号。三级标题:仿宋GB2312,加粗,三号。其他格式要求:行距为30磅,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并按要求插入页码。通过践行“任务驱动”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快速地突破了该课程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2.2建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解决以往“填鸭式”“封闭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应用载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索建立多样化、高效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启静态的演示、讲解模式,动态的练习模式及网络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地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例如,在进行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图文混排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视频,对重点的操作要求及技巧进行了讲解,对“图文混排”的示例,用教室白板进行了静态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通过这样“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2.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注重与其他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对不同学科进行分科使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条理和脉络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而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会使分化了的各学科、各类要素形成有机的、紧密的、高度关联的一个整体,笔者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要以信息技术的学科内容为有效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相关的知识内容渗透进来,不但可以使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得到极大丰富、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扩展,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全方位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2.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已经深深融入到了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建议,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上教者要多思考、多观察,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闪光点”,进行有效引导和激发,使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惯性,走向高效学习的快车道。

3结语

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的长足发展永远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去探索解决,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新的窗口,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利用信息工具。

参考文献

[1]刘颖颖.信息技术在培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127.

[2]王广刚.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N].中国教师报,2017-11-15(5).

[3]张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同伴互评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董玉琦,钱松岭.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育人功能的落脚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9.

[5]任友群.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J].人民教育,2019(1):26-29.

[6]穆肃,董经,唐冬梅,等.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对学生活动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9(8):91-98.

[7]张立国,王国华.计算思维: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5):115-121.

作者:李银萍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洮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