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

时间:2022-06-12 05:17:29

导语: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

摘要:道德与法治一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但是,由于知识内容十分枯燥,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无法有效深入其中,导致学习质量不佳。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便需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当前小学道德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重要性,并对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运用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现如今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给小学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不仅教学方法变得更为丰富,而且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因此,教师理应对此有所重视,通过应用针对性措施,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得到有效融入,进而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近些年之中,我们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许多学校都是开始渗透这一理念,重新调整教学科目。但是,仍然有些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主,将自身重心全部放在一些中考的重要科目方面,包括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正是因为这一情况,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了忽视的情况。基于此类理念的影响,不但教学课程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周仅仅只有两节课的时长,而且教师认为学生对于此科目也不会有所重视,在实际授课的时候,通常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未进行深入讲解,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并未认识到道德和法治与自身成长和法治存在的联系。不仅如此,教师自身的思想也极为落后,应用的方法总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师站在讲台上,强行向学生进行知识分享,学生坐在台下,被动接收。同时教师也没有基于学生的个人状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极为死板,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影响。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出现了多方面问题,未能将科目本身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

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尚幼,当前仍然处在形象思维的基本阶段。在面对一些抽象的内容时,往往很难做到深入理解。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地理、历史以及法律等,内容跨度非常大。学生此前没有相关内容的基础,自身知识面极为狭窄,因此在初次接触时,学习压力非常大。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理念进行授课,直接向学生进行传递,很多学生由于对于道德和法治内容没有基本概念,自然无法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进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信息技术是一类新型技术形式,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本身,对于此类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将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此教学,不但满足学生当前的思维模式,而且还能将其潜在的学习兴趣全部激发出来,此时教学的整体效率大幅度提升[1]。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对于小学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科目,本身涉及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在每一个部分之中,均有一定的内容较为难以理解,学生很难完全融入到课堂之中。基于这一情况,若是教师总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自然很难令人满意。但是,信息技术本身与互联网存在诸多联系,在网络之中包含着海量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下载,并对其进行挑选,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年龄偏小,不是所有素材内容都符合其自身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理应将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全部考虑进来,确保此次教学选用的素材,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如此一来,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才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也能明白此章节内容学习的意义所在,进而使得自身情感得到共鸣,逐步成长为一名有着较强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例如,在进行“生活”方面的内容讲解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索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许这些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但是由于学生总是忙于学习,而对此有所忽视。通过视频观看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面对这些场景的时候,自己应当怎样去做。如此一来,学生的爱心便会得到有效激发,进而增强了自身道德素养。(二)从教学活动的需求出发。在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教师都开始尝试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英语。网络资源的种类极为丰富,可以为教学提供多种不同的内容和素材。尤其是许多教师在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之后,会将其在网络之中进行共享,以便更多教师能够进行下载利用。但是,教师在使用他人的课件时,一定不能过于盲目,总是直接套用。而是需要进行合理筛选,结合次日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修改,并将自身教学特色全部融入进来,从而使得课件本身的作用能够全部展现出来。此外,教师在进行挑选的时候,还需要基于相关标准和原则,通常来说,主要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将学生当作是整个课堂的核心人物,以此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部分以及难点部分,促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全面拓展,逐步完成知识迁移。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素养便会得到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也将达到更高层次[2]。例如,在进行“节日”的相关知识教学时,网络中的相关素材有很多,教师便可以在互联网之中合理筛选,在根据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需求,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工。毕竟不同地区的习俗和文化都会有所不同,选用的节日自然要更为贴切。这样一来,教学的整体质量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也能更好地融入进来,进而使得自身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三)促进教学目标。基于教育部提出的教学大纲能够提出,广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全部发挥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不同的知识内容,使得整个教育环境得到全面拓展。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促使学生潜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逐步突破教学的重点部分以及难点部分,并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拓展。原本看似十分复杂的知识点,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不仅如此,在使用了信息技术之后,教学方法也会得到全面改革,促使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增强了自身潜在的创新意识,实践水平也将达到更高层次。诚然,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实现全面联系,实现预期的目标,教师除了需要对于课程内容本身有所了解之外,还要加强对于技术条件的理解。也就是说,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需要不断丰富自我,积极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基于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将教师全面地了解信息内容作为核心,同时学生自己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从而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整个课堂,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进行考虑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是确保整个教学活动极为生动,并有着较强的趣味性,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二是能够将教学目标和重点部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积极思考,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3]。例如,在进行“动物”的相关知识内容讲解时,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段有趣的手影表演,并让学生猜测其代表着哪些动物,逐步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为了提升自身观察水平,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最爱的动物”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搜索,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并在次日的教学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具体喜欢的原因。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将会更具特色,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能更好地达成。(四)突破教学重点。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本身属于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部分知识点的难度非常高,学生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理应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能够积极融入到课堂环境之中,加深对于当前社会本质的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步使得自身变得更为健全,逐步形成良好道德情感、道德认知以及道德判断能力。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首先,信息技术本身包含图像、文字、图片以及音乐素材等,并且可以将其全部整合在一起,促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形象,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增强自身的感悟。其次,通过合理融入之后,对于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思维发展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进而逐步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增强自身的潜在能力,例如,在对于“地球”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本次教学存在联系的相关资料,以此为基础制作课件,促使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观看,了解到自己平常根本无法见到的主动内容。进而使得内心潜在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对地球本身有着更多的热爱之情,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部分[4]。

综上所述,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逐步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因此,相关教师理应对此有所重视,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将其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促使学生逐步提升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度,从而能够积极融入其中,进而使得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其未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均能够带来诸多益处。

参考文献:

[1]何自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9(7):210.

[2]常虹.浅谈信息技术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教学实效[J].神州(上旬刊),2018(1):84.

[3]郭沫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19(2):56.

[4]梁松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0):31.

作者:许立梅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