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03-04 03:56:12
导语: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育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教育理念和教育传播方式也发生着剧烈变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给枯燥的学习增添直观、生动的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建设高效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时代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1.信息技术创新自主、高效、多元的课堂。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较低,自制力较差,同时情绪波动较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生成效率,教师需要打造愉快、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能将知识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由复杂变为简单。信息技术提供的音频、视频、动画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松鼠》一课时,由于农村学生视野较窄,有些知识依靠生活经验和实践很难理解,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的有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样子。课文的第一段是对松鼠外貌的描写,学习描写小动物首先要观察,笔者采用4D书城APP和希沃授课助手投屏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一只活灵活现的4D小松鼠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配以语音介绍松鼠的外形。与之前的图片呈现方式相比,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至关重要,只有家校共育,二者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有成效。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家校合作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运用“班级优化大师”APP进行班级的管理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以“家校合作,预防学生近视”这一活动为例,笔者首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APP向家长发出倡议,家长随时随地可以进入APP查看通知。同时,学生在校课上课下作业的表现,都可以通过“班级优化大师”中的点评模板,随时点评,以让家长随时查看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另外,张店区智慧云平台中的家校互动也很好地实现了家校共育,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给家长发通知,再也不需要一个一个查找家长电话号码,同时家长也可通过这一平台与教师交流等。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成长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时代,教师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化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把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融合到课堂中。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途径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可以观摩名师课堂进行学习,打造自己的智慧课堂。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所需的教育教学论文,储备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科研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由实践引发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探究。1.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借“互联网+”的东风,教师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逐步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但是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处于一般的状态,仅限于Word、PowerPoint等操作。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设备配置还不够完善,教师的信息意识也比较淡薄,有些教师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新事物,甚至觉得这对他们的教学是一种负担。这种现状阻碍了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总体来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是二者融合的瓶颈。2.家长的配合有待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除了教师和学生,还有家长。虽然信息技术大部分运用在课堂上,但信息技术更应该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这样才能实现完美融合。可在延伸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城区学生家长较容易接受和支持,而农村学生家长中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这是教师给家长增加的负担。例如,让家长下载APP或者注册某个平台,家长会以没有智能机或者看不懂为理由拒绝下载。
结语
教育教学的过程漫长而复杂,需要不断地发现与改良,但其最终目标是给学生带来便利与高效。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将“教”与“学”的方式做出变革。虽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把握其优势,克服其困难,顺应时展,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作者:王静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大徐小学
-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对策选择分析
- 下一篇:信息技术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