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培训分析
时间:2022-01-28 10:58:58
导语: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培训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教研的框架下,立足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教学教研实际情况,本文旨在讨论信息技术和基础教学教研的结合和构成,获得符合当前教学教研需求的教育培训应用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性隐身,以此希望能对该领域的相关工作给予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培训;培训模式
一、当前我国教育教研培训现状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教育培训中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的教研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四种:(1)依托高校资源的教学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在我国事普遍存在的,也是最传统和最主要的方式,尤其在我国高校集中的地方这种方式便于实施、效果显著,同时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平衡和互补。(2)本校的自主培训。这种方式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训,利用自身的资源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3)教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所谓两条腿走路,一边进行教学研究,一边进行教育培训,既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教学理论。(4)帮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基本是一对一的模式,即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帮助特定的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两者之间类似师徒关系,这种方式有利于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但是由于经验来源单一,交流面比较狭窄,也存在一定弊端。在我国教育教研培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方式也被交叉使用,各种方式相辅相成,以让培训效果更显著。在这一过程中衍生出一中新的培训模式,就是行政部门协调参与、高校部门资源参与以及基础教学学校的人员、实践的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相配合,统一调配,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学培训重任。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不同目标、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进行不同的培训任务。
二、信息技术下基础教学教研培训的内容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小学教师为培养主体,在其他从事相关教学教研人员的参与下结合信息技术交流、探讨、改进教学教研活动。1.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基础教育培训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因素培训输出方、培训资源和培训接受方,三种因素相互作用达到培训目的。在培训中培训输出方和培训接收方交互学习,主要以接收方向输出方学习,培训机构和团队对接收方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培训输出方也会对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便更好的在培训中发挥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对培训资源设计、创新,使课程符合时代教学要求。另外,接受者从输出方中得到直观的学习,也能够早培训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内容,实现自主学习。2.培训特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教研培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接受者为主体,新技术的出现和假如使得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培训者为主导向受训者为主导的方向进行改变,以受训者为中心,提倡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同时把短期授课和长期自学进行了高效结合,利用即时快捷的方式接受方和传授放能够实现即时联络,受训者也能利用丰富的资源实现自学。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多方面改变培训,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培训中已经变成不可或缺的新方式方法,而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培养资源的能容得到了加大扩充,内容丰富具体,更新速度更快,对培训者和受训者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也让培训更加灵活。
三、信息技术下基础教学教研培训的运行模式
1.面授模式。面授模式是培训者和受训者进行实际的面对面接触,在实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信息资源传递给受训者。培训者在这种模式下主要承担着组织培训和传播信息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研培训活动中承担着媒介的作用,这是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教研培训的主题由培训者根据具体的培训人员和培训要求而设定培训内容,信息多媒体网络提供强大的支持保障。2.媒体传播模式。在一培训模式中培训者不出现在台前而是退居到幕后,其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制作,将传统的培训资源筛选整合到信息媒体的载体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培训者通过远程视频授课,授课的范围比较广泛,规模较大,但是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受训者和媒体资源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媒体资源在培训中所起到得作用相较于面授更加显著,受训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学习,学习的自由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3.信息转化传播模式。所谓转化传播模式是指培训者把自己所要讲授和培训的能容录制成视频教材,经过特殊的信息设备编码通过网络上传之后,有受训者自行获得解码之后自主学习。这种模式一般会用在首次见面课或者是比较重要的课程学习中。但是这种模式由于缺少互动和及时的监督,对受训者自身的要求较高,是一种的主动学习模式。
四、教研培训质量保证的关键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教学教研培训主要是受训者基于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培训者的帮助下实现自主学习。培训的组织方和培训者通过方向引导和资源提供来实现培训的效果。1.培训流程。(1)培训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培训做前期准备,根究调研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明确教研培训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当地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希望达到的培训预期。在明确目标后,充分的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次培训的教学纲要和教学内容。培训的目标是培训的方向指南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之后,对培训过程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把握,以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目标。(2)培训阶段。在培训阶段利用媒体技术对培训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是重点。在设计开发阶段完成后即可对受训者进行培训,培训模式以三种应用为主:第一个是面授信息传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培训媒体课程主要用于培训的初次试讲和介绍,培训过程的反馈和调整以及对课程和培训结果的总结等。第二是媒体载体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手续之内根据课程规划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缺少现场的互动和交流反馈。第三是信息转化传播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基于网络平台的交互式学习是最为最要的部分,网络交互式学习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是模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研教学培训的核心模式。2.教研培训质量的控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研培训工作要取得预期的培训目标,不仅要做好传统教学教研的工作,更需要组织者和培训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基础调研工作。开展培训一般是因为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需要通过培训解决当前培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引入新的的技术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是所有培训工作的起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分许明确教学教研需求是是培训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网络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方法。同时严格的调研活动也是教研培训目标制定和成效性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优质的媒体课程是教学培训成功的又一重要保障,是对培训的基础性保障。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多方参与,包括培训者,教育学科的相关专家,教学设计的相关专家,媒体方面的制作人员,在需要的时候一些相关受训者也可以作为其中的成员参与进来,多方面集思广益以培训者为主导通力合作完成课程素材的收集以及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媒体课程在设计和开发中一定要符合我国教育信息资源的技术标准,除此以外,课程的内容在设计上应当符合培训目标的相关要求。
伴随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领域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教研教学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两者的融合石教学课程变得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开放多样、手段更加灵活高效,教育信息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推进为教研教学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而,承担着提高基础教育学科课程质量提高任务的基础教育培训工作更是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大潮实现创新和变革。
【参考文献】
[1]翟军工.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5~8.
[2]黄堂红.教研信息化的内涵、意义及发展对策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
作者:李红飞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 上一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声乐演唱能力
- 下一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分析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