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时间:2022-06-20 11:17:41

导语: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及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现代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学生的培养已不仅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还应与时俱进,结合当前信息时代的特征,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打好基础,因此,对于现代初中教育阶段而言,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展开分析研究,并探索其有效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就将对此展开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已逐步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但从实际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我国当前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以保证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掌握的良好效果。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单一、更新缓慢

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大都修订频率不高,教材中的主要知识框架与模块在修订中很少有变动,仅仅是在知识点的分布与讲解方面有所差异,但相对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却是飞快的,相关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也就导致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材内容逐步脱离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性特征,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2.教育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某一问题不可能展示所有的解决方法与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所能够教授的软件应用也只能是少数的几种软件,现代学生接触电子产品大都较早,往往对于教材中所选取的相关软件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希望接触一些更加现代的、功能更强大的软件工具,教师如一味按照教材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往往难以得到调动。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书本所承载的基本应用知识方面,而是更希望掌握一些更加先进,或更为实用的技术知识,而当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大都停留于基础性的文字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方面,往往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层次差异

目前在许多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教师都较为注重“一视同仁”,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层次则缺乏关注,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基础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或对于信息技术兴趣浓厚,在基础层次上相对较高,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非常少,甚至一无所知,这样一来,就会使得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却难以掌握,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够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自身信息素养也存在不足,更无法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效果的策略

1.明确课程目标,指导改革方向

当前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出现与课程目标的不明确有关,因此,首先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课程目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掌握与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为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指明方向。以此为基础,在教材修订与编写过程中,更多关注更加现代、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内容,增加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内容,以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如将光影魔术手这一软件应用到图片处理技术的教学当中,补充原本单一的ACDSee软件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探索与动手操作的欲望。

2.加强兴趣引导,增强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首先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如在向学生讲解信息的重要性时,可以选择在课前播放动画《名侦探柯南》的片段,学生在动画的吸引下,兴趣自然会提高,与此同时,抛出问题,柯南能够破解毛利小五郎及其他警官不能解决的案件关键依靠什么,学生此时可能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在吊足学生胃口后,教师应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是因为柯南通过观察等途径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信息才是其破案的关键,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对于课程知识的探索欲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必然事半功倍。

3.把握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

要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实践效果,教师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了解的基础水平,将学生氛围若干层次,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在课堂问题的提出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应有所差别,实践任务的布置也应注意对难度与复杂性的把握,既要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要使较高层次的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都能够获得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作者:贾婕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