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透析

时间:2022-07-10 05:27:00

导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透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比较单一,总结以往的模式,教师对学生计算机学习情况的检测最主要的考核方式是笔试,即通过做一份纸质卷子就完成了学业检测。这种方式极不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更不利于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和评价。因此,应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积极地推动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浅析“过程和目标”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笔者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拟创建一套合适的考核模式,这种模式以检测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为考核指标,将学习过程考核与学习结果考核相结合,最终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突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因为学习过程考核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是目标考核的前期考核,是促进目标考核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习知识的阶段,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目标,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许多学生自觉性差,平日学习不用功,期末考试时想方设法、蒙混过关,加之教师对学生管理不严,不注重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所以,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自始至终地督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使学生在过程考核中学到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考核模式的评分标准

“过程和目标”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分3项大的指标进行评价。分别是学习过程考核、学习目标考核和综合考核。其中学习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平时上课表现、作业、出勤等;学习目标考核主要是期末的考试;综合考核则是根据学生总体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

本考核模式中三方面所占的分值有所不同。学习过程考核所占分值要高,因为没有平日的学习就不会有期末的优良成绩。所以为保证学生平日学习基础知识,在评分标准上,学习过程考核占50分,分别是考勤10分,笔试作业20分,实验作业20分;学习目标考核占40分;综合考核占10分。这3项考核主要由教师完成,针对最后一项综合考核(表现),也可把学生引入其中,比如可以考虑让10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测评,师生共同完成。

这一模式注重了学习过程的考核,因为它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和处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体现了计算机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

三、“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考核模式的操作策略

在“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考核模式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促进,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创造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其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地为每一个学生赋分。要搞好过程的考核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加强课堂管理

(1)管理人性化。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师生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毕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多交流。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谈他们的生活,对课程的要求,谈对知识的掌握和心得,谈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老师的建议。课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从交流中知道老师的的确确是为他们好,从而充满了对老师的信任,进而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讲授的这门学科。再以笔者的工作实际为例,课下我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关心他们的生活,询问他们学习的情况,诚恳地对他们提出意见,时间一长,我们彼此感觉到距离是如此之近。

(2)专心致志搞好教与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果,任何一方“心猿意马”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应该明确,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注意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基础,创造出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问题情境,同时又要搞好分层教学,重视个体间的差异。另外还要将枯燥的、难懂的知识变得情趣化、生活化,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教师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能不断进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联想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更高层次。

(3)严抓课堂纪律。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以课堂纪律来约束学生。要从严,如上课不允许迟到、早退、旷课。旷课达到3次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事假、病假均要班主任签字,上机操作时不允许做打游戏、聊天等与学习无关的事。从开学伊始就要抓好考勤,比如每周都向学生公布上一周的课堂纪律。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打出客观公正的分数,学生知道自己平时的表现会影响到综合成绩,自然而然就会严于律己。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这一做法的成效:每次上课,我都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并认真记录。一段时间之后,我会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抽查。学生习惯成自然之后,一个学期下来,出勤率100%。

2.加强作业管理

“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考核模式把作业分为实验作业和书面作业。两者的比例是3∶1。书面作业是要求学生做课本后的习题,根据上课的进度完成作业。或者是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也可以是写学生自己的学习技巧、学习心得、学习中的难点,有时也考查平时记笔记的情况。实验作业是要求每一位学生上机操作完成。根据学习进度,布置实验题目,实验题目既注重基础,又要考一些具有难度,锻炼学生能力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当堂作业当堂课完成,教师检查并记录成绩,观察学生的操作速度,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处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计算机学习应用的能力,为目标考核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每一节实验课上,根据当堂课的内容,布置上机作业,并要求当堂课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向老师提问,但是最后学生要真正掌握,老师在机房循环检查并记录成绩。

3.加强考试管理

“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考核模式中的学习目标考核指的就是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验,以测评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

用期末考试的方式检查一个学期以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用情况。为了让学生能综合应用计算机,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习目标考核主要以作品的形式完成。考核题目可以提前通知给学生,让其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题目可以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现实生活中实用的作品)。对于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历程、创作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都要用文档加以说明。评价标准中规定的分值是40分,但对于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作品,可作适当加分奖励。对于作品的评价赋分,可让班上1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指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为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师生共同测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增加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同时也激励了其他未参与的同学。作品测评完毕,并不是统计一个分数,评出三六九等就完成了。要充分发挥学生作品的价值。根据作品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那么他们就应该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清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下一次作品的创造。因此。待作品测评完成之后。全班学生要再次听教师讲解作品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把优秀的作品作交流展示,让创作者讲解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启发,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别人作品的长处,学习优点,改正缺点,总结教训,继续努力。

总之,计算机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要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最关心的考试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模式。而“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考核模式正是笔者针对当前考核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而探索的成果。实践证明,采取学习过程考核与学习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的确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