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进入信息技术课堂

时间:2022-05-05 05:26:00

导语:让生活进入信息技术课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让生活进入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具体的操作技能,而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对信息技术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合各种细节,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营造生机盎然、和谐向上、人文交融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生活化和谐

在传统计算机教学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演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逐步摆脱了基于“工具论”、“技能论”的简单训练,强调面向问题解决的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而现今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只注重于传授具体的枯燥的操作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需要。以致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我行我素,纪律状况不胜人意,使人颇为头痛。为此,我以为:信息技术本来就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不应该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更多的应该包含人的生活需求中许多有“灵”、有“血”、有“肉”的东西。于是,我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寻求各种创新和突破,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关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方面的所有点点滴滴,试图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提供生活材料,创建生机盎然的课堂

从平时的信息技术课以及各级各类的信息技术课听课中,我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上的很多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差不多没有抬起头看大屏幕上教师的操作,都忙活自己的事。真可谓:教师讲得口干唇燥,学生只忙聊天上网。本来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课,为什么得到的是这样一种尴尬的结果?我觉得,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而且还与课堂教学内容乏味,不贴近学生实际等因素有关。如果能给学生提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和喜好的,丰富、健康的教学资源,那么课堂上的情形将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随处可见。

1、地方特色资源

根据温岭的地方特色,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重要事件、建筑物、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上课的资源。有了这些熟悉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积极性很高,兴趣盎然,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操作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例如在学习WORD这个单元时,一篇介绍温岭石夫人的传说故事的文章及图片,一些风景优美的长屿硐天的照片,都是我上课经常用到的素材;在学习POWERPOINT的综合应用的课堂上,我布置了以地方特色为资源来设计家乡的宣传广告的学习任务,学生们有了以上的基础,制作了电子作品《可爱的家乡——温岭》,曾经获得了温岭市电脑作品比赛设计比赛一等奖。

此外,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学校附近的交通堵塞问题,小区附近的垃圾处理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成为学生制作电脑作品的资源。

2、电脑游戏资源

游戏是生活中每个学生都喜欢玩、乐意玩的一项活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痴迷于电脑游戏。同时,不难发现,他们又在游戏的世界里表现出了极高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据我的观察和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电脑游戏,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喜欢计算机而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这曾经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怎样把游戏理念的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让信息技术课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是我孜孜以求的事情。

为此,我找来了学生爱玩的几个游戏,比如:QQ堂,传奇,魔法小英雄等。自己也试着玩了起来,在这些游戏中,我逐渐发现并认识到,在游戏关卡难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深度思考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这些思想对于我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于是,我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画图软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我把以往用来掌握画图工具的多个任务用“游戏闯关”的方式提供给学生,随着学习难度和参与任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持续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和调动,改变了以往学生习惯于在等待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游戏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和开发,我的理想是,信息技术课堂也能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创设生活氛围,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

一个著名心理学家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是的,家庭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大部分学生的电脑操作方面的本领已经不是问题,想教会他们什么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学生组织在一种氛围中进行一种有效学习。我想,这种氛围就是一种美、智、趣的情境,是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并且兴致勃勃地学习着。我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创设这样的氛围的。

1、创设实际生活的情境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对情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情境更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生活情景。比如,在学习《计算器的使用》这一课时,当掌握了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后,我创设了学生春游的情境,布置了合理使用零花钱采购春游食品的任务,要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春游采购单》去挑选,算一算,比一比,要求是:合理用好手里的钱,既吃得好又吃得饱,不浪费。

《春游采购单》如下:

商品名称单价(元)数量金额

喜之郎果冻爽1.8元

酷儿(小瓶)2元

厨师1元

夹心面包2元

我今天一共用了多少钱:

评价指标是这样的:

一星级,我买的东西能吃饱,东西种类不多;或者我买的东西虽然种类多,但吃不饱。

二星级,我买的东西品种很多,我们吃得很开心,而且又能吃饱。

三星级,我买的东西不多不少,刚好吃完,没有浪费的现象,而且手里的钱还有剩余。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很乐意去操作,他们很自然地想到用学过的计算器去完成这个任务。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每位学生都忙忙忙碌碌地参与着,他们都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以往上这一课时,我通常只让学生用计算器来做几道数学题,得到的结果是学生索然无味。可见,当课堂上的载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让我不得不深思,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课堂要融入生活,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2、尊重学生实际的需求

众所周知,无论学的是什么本领,当它与学生的兴趣产生关系时,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例如:在课堂上不能完成下载任务的学生,却会熟练地下载“QQ堂”、“戏龙珠”等游戏;一些指法很乱,打简单的几个字母就手忙脚乱的学生,他在上网聊天的时候,却能练到每分钟打几十个字的速度……他们都在特定的需求下,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我经常思考:孩子,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在教学设计时,尽我所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使我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记得在我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投入而不由自主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去看别人是如何操作的,这种现象是最让信息技术老师头疼的,但是只要这个学生不是故意的,我们都不能因此而责怪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想,当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的需求而真正想学一样东西时,他就不可能影响全班的秩序,反而还让班上同学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

另外,为了使我的课堂上有一个民主,宽松,师生平等的氛围。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不强硬打断学生的思维或操作,不使用监控软件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应留出相应的时间等等。这样长此以往,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就有了笑声、掌声,创造出了一种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融合生活细节,呈现人文交融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只有学习技能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技术的兴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不可推卸地关注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合在教学中,努力呈现人文交融的课堂气氛。

1、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就如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从平时的生活细节做起的一样,学生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也是与平时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小学生习惯于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他们认为教师的演示总是权威的。有些操作看似无意,但是却对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教师在演示的时候,经常很随便地就将文件存到桌面上或其它默认的地方,并且在起文件名的时候也非常随意,输入“bbb”或“111”作为文件名,但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保存路径无所谓,取怎样的文件名都无关紧要。那么学生在下一次需要该文件的时候又怎能顺利找到它呢?也许一次的无意不会对学生的对学生的操作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学生看到两次,三次这样的操作的话,估计学生在以后的有关操作中,不管在什么地方,他就会想保存到哪里就保存到哪里,想取什么名就取什么名。学生长期不注意诸如此类的操作细节,最终结果必然是资料乱七八糟,难以整理、难以查找,文件系统一片混乱。

为此,教师在演示时,要变无意为刻意,应注意保存路径,并恰当取名等操作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2、通过细节,改变教师“权威”和“领袖”的角色

信息技术教师在机房里,是没有必要像其他学科的教师那样严肃地统治着课堂的,教师在机房里更适合做一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更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朋友。例如在机房里,学生常常随时招呼教师到自己的身边来,有时甚至拉着你的衣角来告知电脑的各种故障,或是请教具体操作方法。教师会成为机房里最忙碌的人,每节课要在几十个学生之间东奔西走,被几十个学生呼来唤去,或许只有这样,师生的交流才会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趣味。这正是: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诸如此类的细节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比比皆是,例如: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中需要的时候,很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又如,信息技术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衣着仪容方面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信息技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过程也应该是艺术化的,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和美感,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里同时感受到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双重熏陶。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努力创设生活情景,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让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我相信,信息技术课堂必将呈现出生机盎然、人文交融、和谐向上的美好景象。

【参考文献】

1、郑子罕李伟:《中小学信息技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2、诚信深:《陶行知论生活教育》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卢继红:《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