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知识结构网络图的构造
时间:2022-05-05 04:21:00
导语:谈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知识结构网络图的构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知识网络结构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被逐渐引入信息技术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知识网络结构图是在对已学知识点加以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建立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结构体系。知识结构图既能整合本节课应掌握的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又能贯穿整本乃至整套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本文从教学实践者的角度出发,以真实的教学案例为载体,从什么是知识结构网络图、如何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两个方面,探索知识结构网络图如何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字】知识网络结构图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地位逐步提高。然而不足一学年的课时与高标准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零散,涉及面非常广,有些选修模块中的知识点在必修模块中已经有所涉及,甚至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在多年的高二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动手操作,不善于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类,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许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在复习某一单元时能熟练掌握该单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并能完成该单元涉及到的一些典型题目,但在复习该单元时很快将前面所复习的知识遗忘,在复习后面知识时又忘记了本单元的许多重要知识点,不能将前后复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处理问题时也就不能游刃有余了。这是因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没有建立起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图。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一些体会。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的内涵
知识网络结构图是在整理知识点,罗列出知识点纵向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知识点横向之间的支撑关联的基础上,把相互分立的知识点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要想建立完好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就得对每一个知识点作深入分析整理,并寻找其内在联系,这一过程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有效掌握知识。
二、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图的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时所采用的方法。
(一)师生共建
分析信息技术教材不难发现,有关因特网使用的知识点既在必修模块第二章信息获取中出现,又在选修模块第一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中出现,涉及的知识点零散而繁多。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复习课上高效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呢?笔者采用渔民“撒网捕鱼”的原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
1、师抛出问题——“撒网捕鱼”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一个情景问题:2010年,我们学校将迎来建校七十周年校庆,作为学校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利用因特网向校友们发一封邀请函,向他们介绍近年来母校的发展情况,欢迎他们届时光临母校,相聚于校园,共忆美好年华,同商发展大计。试图通过这个情景问题将使用浏览器浏览并下载信息和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这两块内容有机串联起来,撒下一张网,确定一个捕捉范围,让学生去捕捉其中的知识点。
2、生分析问题——“等待鱼儿上钩”
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将任务细化成三个步骤:第一,查找信息;第二,下载信息;第三,编辑并发送邀请函。围绕这三个步骤,分析会涉及哪些知识点。比如由上网查找信息,首先应该想到当前的局域网是通过什么方式接入因特网的?如果是通过服务器接入的,那么如何设置服务器呢?成功接入因特网后,怎样打开一个网站?若某一个网站经常要访问,为了避免重复输入,想将该网站的首页设置成主页,怎么办?若有好几个网站都是经常要访问的,而主页只能设置一个,怎么办?若浏览器的收藏夹中的内容太多,看起来眼花缭乱,不方便找到指定网站怎么办……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可以将有关上网查找信息的许多知识点串联起来,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捕捉到这些知识点。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拉网收鱼”
经过上一环节的分析,学生对完成任务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然后动手实践,完成任务的效率提高,在解决问题时自然掌握了相应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出该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图,教师及时点评。就这样用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个整体的脉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便会“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鱼肉鲜美,入口即化且营养丰富!
(二)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复习表格信息加工单元时,要求学生掌握Excel基础知识、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以及图表的使用。这部分知识点较多且操作性很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操作过程和方法,才能真正吃透、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给些时间让学生回顾旧知,完成一些操作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画出知识结构图,教师就此点评总结。比如在复习分类汇总时,先让学生对素材成绩表动手操作。在这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能成功完成分类汇总,但也会有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汇总结果发生错误(没有排序,直接分类汇总),这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对易错点、关键点加以强调,这样课堂难点就被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在完成操作题之后,由学生亲自在总结知识点的基础上,画出知识结构图,巩固知识点。
(三)以“学生讲坛”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能力作为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它的形式不能等同于知识的传授,要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而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所谓学生讲坛,就是将课堂近十分钟时间有效分割出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概括知识结构,阐述知识点、操作要点等。在学生讲坛上,主讲学生将知识结构图投影在屏幕上加以分析讲解,下面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结构图提出修改意见,当然有时也会为某一知识点的归属问题而争论,在群策群力下,一张知识结构图相对趋于完美。例如在复习DNS这块内容时,学生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将域名、IP地址和DNS有机组合在一起。由域名想到域名是什么?由谁在管理?基本结构怎样的?如何命名?由IP地址想到什么是IP地址?谁在管理?IP地址由什么构成?如何分类?弄清了这些概念后,再分析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DNS,形成脉络清晰、易于理解的知识结构图。
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上,知识结构分析基本保证每课一次,先是章节小单元分析,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后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等主题分析,最后建立完整的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学生从不会分析到会分析,最后能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加以整理,这样知识就容易被记忆和再现。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上,通过搭建知识结构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复习中的盲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复习时间内,比较全面,系统地巩固和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教育研究》
【3】裴拾阳.《信息教研周刊》,2009(9)
- 上一篇:小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趋势
- 下一篇:谈有关一堂多媒体课的设想准备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