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3-31 09:56:00

导语:小议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摘要: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技术开始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上网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本文探讨了网络条件下解决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时策。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网络道德

网络社会的兴起,使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当前首要的是通过学校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容易受到诱惑、容易受伤的群体。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明日社会的栋梁,负有在不远的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责任,所以在他们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就具有极强的针一对性。

一、采用疏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

(一)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兴起,使世界的沟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时空限制,信息时代“地球村”已成为现实,网络世界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它既能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网络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网学习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社会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就否认网络的巨大优势。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网的主要目的。

(二)提高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和鉴别能力。网上信息丰富却良劳难分。一些有害信息如暴力、凶杀、反动、迷信、色情等等混杂其中,青少年学生上网就犹如来到新奇而又纷繁复杂的迷宫,到处充满陷阱,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在这里是弱小无助的,于是有意无意地去浏览那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成为可能和必然。所以对于反动、色情迷信等信息应自觉地抵制。同时,上网聊天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一个主要方面。进入聊天室就与自认为是志同道合者大聊特聊,平时不敢暴露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可以无所顾忌,甚至庆幸自己找到了知己,于是留姓名、地址、电话,一切都真实不假,甚至上网聊天,下网约会。孰不知,这样带来了诸多麻烦,甚至发生人间惨剧。我们应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系列宣传教育,以减少青少年学生因缺少社会经验上当受骗、受害,以提高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和鉴别能力。

(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上网,不沉迷于虚拟社会,提高自控能力。上网要有明确而健康的目的,并且能合理安排时间。网络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网络打破了熟人社会交往的繁琐,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你的交往具有即时性,但它是虚拟的,沉迷于这个世界必将带来诸多与现实相冲突的不利因素,甚至出现心理降碍,如情感孤独、道德冷漠等,对现实的社会、集体漠不关心,对网友则“一网情深”。因此,青少年要有良好的上网心态,能自我控制,不逃离现实,做个有理想、健康、理智的网民。

二、发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针对性和超前性

(一)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有信息资源意识。INTERNET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资料源以及传递信息的方式、速度都是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在网络社会,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因为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其次,教育工作者要有网络技术意识。网络技术的掌握是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基础条件,是教育工作者进入网络社会的通行证,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而,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和掌握网络技术,学习网上教育方法。第三,教育工作者要有网络教育意识。网上学习改变了传统意义的“教”与“学”。网络社会中的学生可以坐在家里带着问题去访问世界著名的教授、学者,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数据库,做各种实验等等。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能认真思考和研究网络教育。第四,教育工作者还要加强政治教育意识。网络社会的急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道德基础,价值取向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还用封闭的、单一的传统价值观念去衡量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中个体的道德行为显然行不通,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政治教育意识,把握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民族品质,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二)开发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充实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还包括网络道德在内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在加强对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应侧重以下两点:一方面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明确网络道德要求。学校可根据网络活动特点和既有道德规范,结合青少年学生网络行为实际,讲清楚禁止、提倡、鼓励三方面的网络道德要求及其实践意义,正确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服务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使个人的网络生活有序、健康、富有意义。另一方面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还应侧重于网络责任教育。他们已能明辨是非,能对道德现象独立思考,并做出道德判断。所以,我们应当教育他们以道德理性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认识到网络犯罪的危害,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个体不仅在面对复杂信息以及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够进行判断和选择,而且具有创新能力,敢于提出新的行为准则。因此,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中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网络道德教育更应如此。在没有道德人格的网络面前,青少年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行为表现得非常充分,更加显示出他们的道德主体地位。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把正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启发学生道德思维,自主构建正确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网上道德行为。

(四)加强学校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营造文明理性用网的氛围。①学校要主动把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要求转化为校纪校规,强制学生遵守。对年龄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还应规定上网时间和地点,以利于监督检查,以此遏止青少年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和蔓延。②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活动观念。一是利用教室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用网的网络道德观念,提倡网络化学习,批评玩乐型、黑客型网络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用良好价值观和舆论影响班级成员的网络观念。二是推选班级里计算机高手和爱好者做技术顾问,将部分存在不良动机的学生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变为网络道德规范的积极践行者和示范者,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端正班级网络活动方向。组织学生经常开展网页设计、制作等比赛和展览活动,让多数学生从中领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学习和创造的乐趣,满足部分计算机高手显示其才能的需要,推动青少年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兴趣由单纯的娱乐、自我炫耀向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层次升华,形成文明、理性、高效用网的良好风气。

(五)以立法为手段,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实现网络立法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确定网络各类责任主体与其行为的可追寻的对应关系。这要求:一是对网络行为者身份可查询,要求网络行为者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登记入网,网络行为者必须持有个人身份证才能进行网络行为。二是网络各服务器对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其次,有关机构能够而且有责任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第三,健全有关规定,并处罚违规者。

网络文明的提升有赖于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包括青少年文明上网在内的各项工作才能出现新变化。首先,社会应对网络所带来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前不久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向全社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全国近百家网站也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公约》,大大增强了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其次,与学校一样,家庭也是开展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上网,不要视之为患。学校要主动联系家长,帮助家长认识网络的多面性,指导家长消除家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不良诱因,进而延伸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巩固学校教育管理的成果,促进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呼吁杜会共同来关注网络发展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一)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网吧的监控管理,发挥法律对不法网民的震慑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我们应努力去避免它对人类自身的伤害。通过行政强制,使网络运作规范,建立国家级信息监控机构,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严格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严格过滤进入我国的信息,局域网、校园网设立防火墙,建立网络110,安装网络信息净化器,净化校园周围环境。学校周边应禁止设网吧,清除、关闭毒害青少年学生的黑网吧。对证件不全,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措施不完备的网吧要限期整改。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针对网络发展引发的问题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日本、希腊等国都有计算机安全立法。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如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后来又陆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刑法》中增设的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有关条款等。可以说,我国的网络立法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历程,但毕竟历时短,对网络的规范还是不完善,要加快有关法律的修订和制定。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法制的日益完善,网络社会终将是一个稳定而有序的新社会。

(二)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净化社会环境。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自网络问题发生以来,社会舆论就积极介入,媒体不断予以披露,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伤心甚至是血淋淋的真实故事,网络道德教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11月22日正式公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接着又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一书,一些有识之士也有一些具有警示作用的作品问世,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所以,发挥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网络,认识网络道德,参与网络道德建设,体现整体作用,才能逐步净化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