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特征论文

时间:2022-09-19 10:24:00

导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特征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特征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大众化、人性化的发展,使技术变得越来越“透明”,人与计算机越来越容易沟通。在人们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日益频繁的交往和交流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如何趋利避害地运用这一工具成为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主阵地的信息技术课堂更要以教育学生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己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思维和人文能力三个方面。人文知识的内容具体体现在:民族文化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社会精神;文化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情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中,对真假、善恶、美丑的甄别与认识;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对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的理解和把握等。人文思维的内容具体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具有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能克服对信息技术的恐惧感;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对道德、法律法规、责任感及价值观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中具有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的意识等;人文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技术适应能力;在信息技术利用、传播及交流中,辨识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能快速地确定、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正确地评价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笔者以为,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习惯

信息习惯强调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的自律行为。孔子说:“君子慎其独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和虚拟性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信息行为主体有很强的隐匿性,因此虚拟世界中更多的需要依靠信息行为主体的自律来实现健康有序地发展,也即要求个人具有“慎独”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促成“知行合一”。

在浏览网络信息时,一些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得计算机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如不随意下载来路不明或不正规网站上的可疑文件,运行下载的文件之前,应先用杀毒软件扫描过,充分使用杀毒软件(包括及时更新杀毒库、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杀毒、及时制作杀毒启动盘、开机启用杀毒软件的防火墙功能),加强密码和账号管理,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包括设置复杂密码、巧设本地消息口令、不登录非法网站、不点击网上陌生人发过来的链接)等。

电子邮件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交流技术之一,然而通过调查发现,E-mail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①主题命名不恰当②附件文件名随意③信文内容缺失等。由于主题、附件命名、正文等这些技术不会直接影响邮件发送,因此往往被使用者忽略。但是这些内容的正确使用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能促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在电子邮件的应用中,良好的信息习惯包括:

①“主题”恰当,信息准确。“主题”是反映E-mail内容的“标题”,也是收信人判断邮件大致内容的主要依据。发信人应该养成仔细推敲、恰当拟写“主题”的良好习惯,因为“主题”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所表达“信息”的准确性,甚至还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②“附件”规范,名称合理。“附件”的规范是指除了文件制作上要符合信息技术的标准范式,还要无毒、文件名含义明确、扩展名准确无误等,以便收信人一眼就能看出附件的属性和大致内容,判断其有否携带病毒以及选择打开附件的工具等。

③“信文”清晰、内容完整。E-mail的“信文”应该和日常的书信一样,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主要部分。前段是指信的起始部分,这部分必须有称谓语、问候语;中段即正文是信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后段包括结束语、祝福语和落款(包括签名及日期)等。

E-mail的使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①信息意识:E-mail使用中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的加工与,即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工具的特性,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加工并传送。具体反映在主题名称的构思意识、附件名称及技术(压缩技术等)处理意识、信文的语言表达意识、使用E-mail的礼仪意识等。

②信息的表达:有效的信息表达应该是准确、全面且规范的。准确是指经加工了的信息应与信息传送者想表达的含义一致;全面是指加工后的信息应完整地包含着信息传送者想表达的全部内容;规范指信息的加工和传送方式应符合大众信息技术规范或某专业规范。表现在E-mail中主要指主题名称准确、信文内容完整和附件命名规范。

③信息礼仪:对于电子邮件的使用而言,信息礼仪主要表现在信文栏里。E-mail的信文内容不仅要全面、准确,其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也可以反映出写信人的礼仪修养。

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信息情感

信息情感包含积极的信息态度、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健康的信息情感。

积极的信息情感表现在敢用和想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能够健康、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要有信息的财富意识和信息的可使用意识。

另外,信息情感还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化重塑、情感传递的功能。科技以人为本,人类的文化积淀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成果能够反映创造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情感。在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过程中,学习者要能够理解并使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如语言、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等)来体现它们所要表达的知识、态度和情感,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感,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互联网作为信息表达与传播的新境域,其中的各种视觉艺术语言符号,无论具体还是抽象,都旨在创造一种能够迅速传达的信息的印象,其形态的范式要具有普遍的美感、高度文化品格,是一种积淀了丰富内容与高度符号化的图形语言,它所表达的形态不仅具有普遍感,更有来自民族、文化、历史、宗教各方面因素的沉淀的内容和丰富的符号意味。例如: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的系列Logo创意,标识中把各种传统的具有丰富指示意谓的民族符号:如中国飘逸、威力无比的飞龙、喜气洋洋的年画、画家凡高的印象主义油画等等与文字相融合,使得这些Logo不仅简洁生动,具有强烈的符号性,而且行意结合,充分表达了对象功能的强大,个性独特,具有人情味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符合信息伦理道德的要求

信息伦理道德包含了信息伦理和信息道德两个方面。信息伦理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言的,而信息道德偏重于对个人的要求。

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主要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侵犯知识产权、非法存取信息、信息责任归属、信息技术的非法使用、信息的授权等。

“信息道德”包括传统文化道德的保持与传播;信息产品的所有权;信息世界免费资源的无损使用、无损分享和公平使用;科学的批判的信息评价态度……具体表现为在信息传递上,要真实、准确、及时,勿传虚假信息;在信息交流上,要以诚相待,尽量做到信息互补和共享;在信息生产上,要多出好产品,以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质量,但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在信息咨询上,要认真负责,防止信息失实,绝对不能以虚假信息哄骗人;在信息消费上,要尽量满足人们求知、求新、求真、求快的心理需要;在信息沟通上,要平等待人,反对自私动机和恩赐观点;在信息开发上,要合法合理,力求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最佳统一;在信息利用上,要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信息垄断、封锁和独占;在信息广告中,要真实,不得蒙骗、误导、伤害广大受众;在信息发送中,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在全体网民中有1/3网民是青少年,而在青少年学生网民中,高中以下学历的占了70%,同时,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存在娱乐化应用偏高,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的失衡状态;并且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尤其需要加强。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发放病毒,甚至各种各样的信息犯罪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等令人担忧的现象。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具体体现在:爱护公共设备,不随意偷换鼠标和键盘;负责任地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地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甚至给计算机加设密码等;同时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等;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不非法复制软件和购买盗版软件;不制造和传播病毒;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预防网络犯罪,不做黑客等;合作学习中表出来的注重集体利益。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做到网上文明聊天、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等。公务员之家

四、教育学生遵守有关信息的法律法规

信息法是维护信息领域正常秩序,保证信息社会沿着“善”的方向发展的硬性社会控制手段。目前我国制定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

通过有关的信息立法,依靠国家强制力的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地打击那些在信息领域造成严重恶果的行为者,而且为信息伦理的实施创设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信息法与信息伦理形成联动,将信息法的强制性与信息伦理的自律性结合起来,从外在与内在两个维度产生一种规范性合力,才可以最有效地维护信息领域的正常秩序,并促进信息社会沿着善的方向发展。

立足信息技术课堂,采用多种手段,合理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法律宣传和教育,使学生逐步建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行为规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积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