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创新分析
时间:2022-04-29 02:25:23
导语: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创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于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学科,但学生普遍惧怕弹唱,很多学生在应聘时的弹唱展示中成绩不理想。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创新改革融入弹唱课程中,为的是让学生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应聘工作岗位时能顺利完成弹唱考核。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怎样使声乐教学内容创新融入到弹唱课程中,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弹唱教学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弹唱;声乐技术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市场对学生一专多能具体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声乐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弹唱水平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改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出生在农村、乡镇,受家庭条件的制约,从小未接受过声乐、器乐学习,入学后对声乐、弹唱课程感到陌生、惧怕甚至恐慌,但为了通过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只能硬着头皮快速、强化练习。然而,在系统性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即使通过了资格认证,在真正的工作实践中弹唱水平也是不尽如人意,不能进行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状态,创新声乐、弹唱教学内容。自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歌曲演唱课的课时将融入到幼儿歌曲弹唱课中,在传统的弹唱课中,大量加入“唱”的部分,使“弹”和“唱”这两个部分都成为弹唱课的重点。那么,如何使五个学期的弹唱课得到合理安排,使声乐技术训练融入到其中,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弹唱教学课程方案
构建“以唱为主、弹为辅,琴声交融”的弹唱教学模式。首先要从意识上调整,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唱”容易,练习几遍就可以了,而“弹”太难,他们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弹”上,长时间练习下来造成很多学生能“弹”但“唱”不出来。“唱”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专业的弹唱课程中的声乐技巧不同于其他专业院校的声乐课程,它是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教学活动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因而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弹唱课的教材内容选择方面也要与时俱进,近年来,在大力倡导民族复兴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对传统优秀文化给予了广泛关注,形成了一系列推动传统音乐复兴的实践,这些实践对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多年来,过于强调西方音乐教育,而忽视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现象,早就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忧虑,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在《朝话:人生的省悟》中指出,“中国之复兴,必有待于礼乐之复兴”。对幼儿实施我国传统礼乐文化教育,能够使幼儿从小就养成积善、懂礼、树立远大志向的习惯,并且对于幼儿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传统优秀儿歌都可以列入其中,这对于弹唱课的思政教学内容也是一种充实。传统的弹唱课中也安排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弹奏的上手能力差、每周一节的幼儿歌曲演唱课也在同时进行,所以,弹唱课中声乐技术的训练一直得不到真正的实施。将来的弹唱课如果想真正实施声乐技巧的训练则需要声乐教研室与钢琴教研室共同进行教研探讨,设计针对性强的弹唱教材,合理安排声乐技术和弹奏技术的学习时长,使每节课都能够达到“金课”的标准。
二、优化教学设计
(一)教研室合作。由声乐教研室和钢琴教研室共同商讨、研究、总结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钢琴教研室提出学生在“弹唱”作品的时候由于弹奏基本功的欠缺,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弹”上,以至于“嘴张不开”,很多时候都是弹与唱“分家”的状态。也就是说让学生“张嘴”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声乐训练融入弹唱课第一、二学期的教学重点是边弹奏边大声唱谱子,也就是说改革的第一步是先让学生把嘴张开,能唱出声音,这是最重要的。当然,声乐技术的训练也不能落下,在学生唱谱子遇到高音唱不上去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告诉学生让身体里的气息流动起来就有可能唱上去了,慢慢地学生会把声乐技术运用到弹唱中,而不是生硬地专门做气息的训练。第二学年,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调式音阶琶音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更深层次的声乐技术训练,例如:简单的发声练习、气息的练习、读歌词训练音色。第三学年,基本的弹奏技术与儿歌演唱技术应该初步掌握了,这时的弹唱内容要有针对性,稍难一点的需要气息更加流动一些的歌曲可以试着让学生弹唱,比如《我爱你中国》《雨花石》等。(二)抓住音乐的骨架———节拍、节奏训练。无论是弹奏还是演唱,节奏都是完成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节奏是音乐的原貌,合理规律的节奏往往能促成美妙的音乐[1]。节奏正确的情况下,弹与唱同时进行就不会乱,自然可以“步调一致”。所以,在训练学生弹唱配合之前,要让学生先会唱谱子,准确地把谱子唱对是弹唱顺利完成的第一步。有些节奏型学生掌握得不好,如切分音型、十六分音符等,需要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并演唱正确。节奏中的强弱变化也是唱对音乐风格至关重要的一步。强弱训练这方面有很多好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结合奥尔夫声势训练的方法拍打身体部位,从而训练学生对强弱的感知。(三)分声部合唱。在弹奏前让学生先唱,能够大大提高弹唱效率。找两个领悟比较快的同学作为声部长,带领大家进行双声部合唱;高声部唱右手旋律,低声部唱左手旋律,几遍演唱过后再进行声部替换,这样演唱下来学生熟悉了旋律,在弹奏的时候就“胸有成竹”,不会慌、乱、错了。(四)单手弹唱练习。任何乐曲在双手配合弹奏之前都需要经过慢练、单手练习,在双手配合弹唱之前,先让学生单独用右手弹奏歌曲旋律,同时保证高位置音色的表现[2]。单手弹唱的难度比双手弹唱要简单得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课的时候学生也更加积极主动,也使得学生自己有加上左手的“欲望”,这样学生再进行双手弹唱练习的时候就不会唱不出来了。(五)乐感的训练。要让学生对所练习的乐曲有兴趣,有耐心地静心练习,需要学生理解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旋律美、情感美。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示范、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来提起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把握技术难点,再进行乐感训练,笔者认为,顺序反过来或许教学效果更好,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打动心灵的旋律才会使人更有学习的动力。还课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准确、完整,在这个基础上融入感情演唱歌曲,提升弹唱表现力。(六)伴奏音型。在初级阶段伴奏音型以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为主,当学生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双手配合默契之后,通过乐感的训练,可选择适合歌曲风格的伴奏音型,如,难度大一些的跳跃式半分解和弦、带有低音跨度比较大的柱式和弦、长琶音等伴奏音型。扎实的乐理知识是弹唱技能的“法宝”[3],需要把四个基本大调C、D、F、G音阶琶音牢记在心,在这基础上加入a小调,通过反复练习,区分大小调的属性及功能。当然,弹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bB、三升三降及更高难度的乐曲。
三、创设有利的实践环境
学习态度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与成绩。对艺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也是学生弹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科技的现代社会有太多的音频视频资料可以供幼儿音乐教学使用,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一年级第一次见习的时候就看到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上课时可以放资料,不需要自己动手弹琴,这必然大大降低了学习动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出台相关见实习规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鼓励其通过钢琴弹唱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真正把课堂内容与职业能力联系在一起。
四、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硕果累累,弹唱也可借鉴混合式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网络课堂平台应用到学前弹唱课堂教学中,在线上开展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融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前以微视频为素材让学生自己练习,学生将教师上传的视频研究和分析透彻,了解其中的知识点。在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往往会对某些内容存在疑惑,例如,演唱的技巧到底怎么掌握、该怎样转换真假声、气息怎样运用、左手伴奏音型该怎样编配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记录下来,课上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进行探究式交互学习。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帮学生答疑解惑。将课堂变为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平台,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更好地提高了弹唱课教学的深度。
在弹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从基础入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经验,教师要做到的不只是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更要放眼未来,帮助他们打牢将来的工作基础,使他们能够秣马厉兵、砥砺前行。
注释:
[1]石磊,杨易玮,范存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评鉴,2019(09):129—130.
[2]彭余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09):115.
[3]郭思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幼儿歌曲弹唱技能的几点建议[J].艺术教育,2019(02):80—81.
作者:王阳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高职学前数学教育课程构建探究
- 下一篇:以人为本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