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研究

时间:2022-08-13 10:52:27

导语: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研究

摘课程的文化适宜性是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文化层面展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文化适宜性研究,有助于在更宏观的层面,揭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文化本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黔东地区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元文化”[1],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基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我院“五元文化”内涵,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学前教育课程理论。文章通过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融合,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的适宜性问题,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提供参考,以期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美术课程的标准制定提供建议,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能够适宜儿童的个性发展,为儿童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学前教育,从而充分激发儿童的潜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研究现状

在国外,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来学习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教育理念。例如,美国的教育理念已从过去的“儿童中心论”转向了现在的“艺术社会中心论”[2]。1994年,美国出台的《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注重体验、理解视觉艺术的媒体、技法、结构和过程,同时还提倡自由选择和创造性的应用,强调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3]。在我国,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具有先天的地域优势。中国的传统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民族文化,有世界著名的中国传统绘画,如年画等;有技艺精湛的古代雕塑,如石雕等;有绚丽多彩的民间工艺,如刺绣、藤草编织、剪纸、皮影、蓝印花布等;还有着许多古老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如沧源崖画、彩陶纹样、象形文字、青铜艺术、画像砖等[4]。中国传统美术由可视化的形象符号群与相关的民族文化底蕴共同熔铸而成,以承续和保留人类童年时期观念和心理的形式,传达了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诠释了人类艺术的原动力和基本精神。中国传统美术透射出人类纯朴、稚拙、敦厚的艺术情趣,色彩热烈、鲜艳。同时,儿童画天真烂漫、大胆率真、无拘无束,色彩鲜艳大胆、随心所欲,充满了儿童特有的稚拙、纯真、自然的质朴美。中国传统美术朴素的风格和童稚的风貌与儿童画的天真烂漫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对于中国传统美术丰富的艺术来源,儿童画教学实践显得较为单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资源引入儿童美术的教学实践,是实现儿童美术与地域文化、民族艺术深度融合的捷径,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方向,为拓展儿童美术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切入点。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目前,在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教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在课程设计上,美术课程课时少,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把绘画技能训练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忽视了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5],这种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目标不相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过分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内容过难、过深或过易,严重脱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6],让学习主体产生畏难、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绪,对学习主体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上,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忽视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与综合,人为地分割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割裂了美术学科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学科的联系,浪费了许多有效的课程资源。黔东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多民族、多区域的特性,各区域、各民族在审美方面也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了包括美术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特征和风貌。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白族、傣族、土家族、苗族等,都有不少的文学、艺术、历史、科技著作和宗教典籍。因此,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以美术课程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基石,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研究,突破目前美术课程教学的概念化和技术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具备灵活多样的造型能力、创新能力,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儿童美术教师,是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三、黔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的方法

只有立足于区域文化土壤的课程才具有文化适宜性,为了实现黔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本文立足于贵州黔东区域文化土壤设计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贵州黔东文化包括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崇德尚义的乡贤文化、重信向善的民俗文化等。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7],同时解决了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教儿童什么和儿童应该学习什么更容易被接受和被认可的问题[8],与此同时,超越国家和民族文化界限而存在的美国学前标准并不适应区域学前教育要求[9]。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首先得深挖区域民族文化及其文化载体。首先,只有将文化与艺术融合,变成有故事的艺术,以道具制作、环境氛围营造等艺术形式为载体,才能更好地与文化宣传活动、民风民俗活动整合,实现区域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基于此,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五元文化”与“四项主题”教育活动模块课程,并将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有机整合,并融入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中,作为理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环境创设、玩具和教具制作、区角设计、教学区设计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为载体,对接区域民风民俗活动,将区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文化内涵本土化。其次,依托黔东文化优势,将民间工艺与美术课程结合,实施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策略,形成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黔东学前教育本土化美术课程。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路径来看,其一直延续了西方的习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学者就已提出当时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领域西方文化泛滥的问题[10],特别是美术课程仅以素描、油画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黔东文化是贵州东部文化和湘西文化的融合,主要包括黔东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乌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如沿河的腾编工艺品、树皮堆画、思南斗笠、江口玉带石、松桃苗族剪纸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1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而言,学前教育专业本土化美术课程能更好地指导一线的教师处理好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的实际问题,也更有利于辩证地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基于课程文化自觉核心价值,融合区域文化资源,形成文化氛围浓厚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艺术形式本土化,具体艺术形式与实施过程如下。①以贵州黔东云纹、太阳纹、水纹、火纹、银饰、贴花、布纽扣等纹样元素为基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纹样元素。②以黔东背扇、刺绣织锦、蜡染、服装等色彩元素为基础,结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实际,挖掘其中的色彩造型元素,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色彩元素。③以贵州民间雕塑、玩具、家具器皿、戏具、剪纸、折纸、纸扎灯、编织、傩面、皮影、木偶、年画等图案元素为基础,结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实际,挖掘其中的本土化图案元素。④以贵州文昌阁、甲秀楼、福泉明城墙、潕阳镇、青龙洞、石阡万寿宫、增冲石楼等造型元素为基础,结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实际,深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构图与造型元素。基于以上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策略,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将黔东优秀文化资源,广泛融入美术与手工课程中。最后,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践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本土化理论,形成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运行机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以此为根据,深入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学一线,搜集、整理、研究和幼儿美术课程教学相关的各类档案和文本资料,包括与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和各类文件,以及幼儿园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等。与此同时,学校要与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室、工艺品生产企业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搜集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行资源的筛选与整合。学校要采集民间素材,并筛选出一些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的美术形式,提炼其艺术特征,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素材。学校要将整理与筛选的资料进行改编,以建构更符合儿童审美特点,儿童更易于接受的民间美术课程,以此完善民族文化内涵与民间艺术形式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中的运行机制。基于此,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从民族文化内涵、民间艺术形式、民风民俗活动三个方面,分别开发了“幼儿园环境创设”行业通用课程、“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专业岗位能力课程和“美术与手工”专业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具备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且能够充分体现本土化特色,能够满足幼儿园的教育需求。

四、黔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的效果

第一,立足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合我院“五元文化”、黔东民族文化及黔东民间艺术形式,以美术、美术课程、绘画美工等美术相关课程为重点剖析对象,提取其中与美术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从深层次把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发展寻找突破口。第二,学校深挖民风民俗活动、民俗文化内涵,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结合学前教育实际,整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第三,学校以图腾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节日文化、民族住居与建筑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为重点,整合黔东民族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资源,从美术课程授课教师素质构建、美术课程知识与能力构建和美术课程项目任务开发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及本土化本方案。第四,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方案,教师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设计、制作和现场演练,对接区域民风民俗活动,使其掌握其中的制作演练技巧与文化传承措施,完成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的适宜性研究。第五,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基于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措施和有效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氛围搭建方案。

五、结语

文章有机整合了黔东地区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解决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存在的根本问题,突破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本土化的难点,优化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概念化教学方式,通过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有机整合,将本土文化内涵以一种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以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适宜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江,田银萍.探析文化育人之路[J].传承,2014(9):108-109.

[2]覃汝妮,传统民族文化素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江红娟.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师智能结构的重构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4]方湘侠,李刚.社会转型期湖北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73-77.

[5]唐志.我国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6]陈靖.从“能力本位”走向生态式艺术教育[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7]盛茜.从分离走向融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8]曹雁飞.学前教育文化适宜性反思:以多元文化主义批判为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17(1):15-23.

[9]程英.童心本位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第五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综述[J].教育探究,2017,12(6):1-6.

[10]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杜晓军.探析黔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72-73.

作者:朱廷美 吴强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