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时间:2022-07-17 09:10:35

导语: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学前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基础教育的基础部分,2010年国务院《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迎来春天。伴随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幼儿教师这一行业的要求也悄然变化,为此,肩负着培养幼儿教师重任的各院校应该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课题组通过对300多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个别毕业生进行访谈后,对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反思。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欠缺精准定位。1.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缺乏了解。近年来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了“高”、“专”两大特点,大致可分为学前教育各类机构的一线教师以及从事学前教育研究、行政或其他有关机构的教研人员几大类。调查发现,毕业生对培养目标的满意度低,毕业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满意程度一般,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入学前对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相关了解。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调查发现,各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对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师德目标等没有明确的要求,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导致学生对培养目标认识的模糊性,导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不能深入。(二)课程设置无法满足需求。1.课程结构不完善。教育部于2011年10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在课程设置上提出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学习领域。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设置从性质上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看似丰富的课程在调查中却发现幼儿教师们并不是特别满意。2.生源差异不兼顾。目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中主要保留着五年一贯制与三年制两种专科培养模式。两种生源类型在身心方面的差异都给后续的课程安排乃至教学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然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不能充分考虑到两种学制类型同学的差异,对于课程及教学的无差别或小差别对待让大家都感觉到课程的不适宜。3.见习实习效果差。在此次调查中,幼儿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职前见习和实习机会少,导致他们职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感觉措手不及,或者说差异巨大,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刚开始接触幼儿园时心里的巨大落差。(三)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1.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调查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满意度偏低,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在访谈中幼儿教师普遍反映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使用较少,对于家长工作、幼儿观察等内容很少涉及,但是工作中却经常需要用到。理论课教学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缺乏实例的支撑外,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于幼儿园实际不符合的情况。教学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师口述讲解,绝大部分课程还是倾向于理论灌输的方式,即使有部分课程尝试过,例如:模拟试教、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但是起到的效果和满意程度仍旧偏低。不少学校也容易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带来的一些影响,如何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2.“双师型”教师稀缺。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调查发现,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双师型”教师目前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即使拥有“双证”的“双师型”教师也未必能够将自己的“双重本领”完全展示出来。(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是培养模式当中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高师院校对学生的理论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笔试为主,技能类科目的考核评价则主要是以个人和团体的技能展示为主。最终成绩评定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按比例计算。单一的培养评价方式并不能将评价效果最优化,最大程度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改进。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中,我们提倡:1.结合地方需求改进培养目标。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成为是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心,江西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加决定了我们培养方向上更多的是为本省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优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在对学生的师德教育、敬业精神方面有所强调。2.尊重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目标。除了毕业生本身之外,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有何特殊的要求与期待值得培养院校去了解、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需求去调整培养目标。为了拓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在培养目标制定之时就可经过市场调研后作出发展方向的安排,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早教方向、艺术方向、体育方向、外语方向等。(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的改进。1.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打造复合型教师。高师院校除了通过招聘吸纳优质人才之外,也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养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将职后的进修与培训作为入职教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2.扩建实践基地,加强实训指导。高师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出选择优质示范公办幼儿园以外,也可以通过评估选择一些有条件提供教育实践机会的民办、私立幼儿园,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建设本校的附属幼儿园。(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评价的改进。1.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为了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以及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还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对于教师教育的满意度水平。2.构建全方位的培养评价主体。为了更加全面地对我们的培养做出评价,应当扩大培养评价的主体,将学生、高校教师、高校管理者以及幼儿园指导教师都纳入到我们的评价主体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形成多元化的培养评价方式。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评价方式应将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结合起来,所谓量化评价即将各考评项目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加以计算,关注学生外显性的行为表现,保证评价的相对客观性,而质化评价则看中受教者内在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专业理念、专业情感等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实习见习工作的反思记录、总结报告等等来对学生的内隐学习部分进行评价。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更加完整和全面地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做出一个中肯的评价,并且为他们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

作者:夏冰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