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学前教育发展契机分析

时间:2022-03-18 02:53:03

导语:京津冀学前教育发展契机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京津冀学前教育发展契机分析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以协同元创新机制为策略,多元化的京津冀教育人才交流共享方法必将辐射整个教育领域,因此,京张学前教育人才交流融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服务平台是有现实依据的。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学前教育;契机

2011年至今,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中人力资源一体化成果显著,以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合作协调机制成为京津冀三地区的之间人才长期交流的基本保障。《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十三五”专项工作计划》提出,京津冀三地高校未来可期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合作学校有望结对过百。三地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逐步建立,三地学术交流频繁。张家口教育行业能否顺势规划,吸收人才,借由教育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趋势,打造本地的各层次教育品牌。

一、京津冀教育人才分布不均,政府理应发挥主导作用,释放社会潜能资源

北京人才生态环境极佳,适宜创造人才。天津人才创新环境较强,适宜创新人才。河北,三者之中最弱,理应利用京津人才优势,借力打力,培育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京津冀人才资源总量大,但结构差异明显,诸如统筹协调力度不够、人才战略与区域发展方向脱节、体制壁垒、推进协作的动因不足等都是制约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因素。教育人才的引进、交流终究还是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打破行政壁垒,主管部门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官方的渠道的行业对话推动机制,可以参考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联动发展的经验,规模化的定期轮流举办教育协作交流论坛研讨会,建立长效的对话协商平台,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信息库,增加区域内高校、教师乃至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鼓励“1+1”抱团发展,鼓励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学前教育发展一直是张家口的弱项,2013年至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带来了很多普惠性的变革,随着农村幼儿教师特岗计划、顶岗实习、学前名师培育等工程,幼儿教师的整体提升明显。但在京津冀一体化和冬奥契机下,交流学习如过场般,没能落到实处。实现紧密的交流还要靠政府的主导,设立专门负责的官方协调机构,建立规则化的保障体系、规范化的交流平台,及时签订各项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协议等。

二、京津冀教育联盟战略实施,教育交流理应更为细化,层次逐步纵深化

京津冀教育实现一体化,三地各层次教育,尤其高等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是总的趋势。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辐射作用是显著的。基于协同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各层次的教育都应当获得教育交流的机会,随着三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得以聚集并共享,最终极化的结果将是辐射,区域高等教育人才聚集并逐渐转化而引发的溢出与扩散的效应将带动整个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各个教育层次的共享交流。顺势打造京张学前教育联盟,搭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实现良好的学前教育合作交流。区域内教师们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优秀的课堂视频、优秀的课堂设计等,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学前教育的各种新政等。提倡教师实地交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学回来,不搞形式、不讲速度,把学习交流落到实处。

三、人才交流方式多元化发展,三地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全方位柔性引智

伴随着北京与河北两地教育部门建立协同发展联系会议制度,2017年以来,京津冀教育协同协调机制开始起步。京津两市高校部分搬迁或新建分院等,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由此带来的教育资源的扩散效应是深远的。高等教育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河北理应通过接纳京津迁校或分校、联合办学、教育联盟等加强人才引进的载体建设。逐步探索三地教育人才柔性交流机制,重点区域试点先行,再以点带面。智库学术交流、参观学习、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等作为基本的交流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倡多样化、多元化的元创新人才共享方式。京张学前教育领域的交流形式多元化发展,将有助于交流常态化开展。2015年邯郸市中等职业中学的“影子校长”,2017年“教师校长百千万工程”等都值得借鉴到京张幼教交流中。鼓励适应具体领域的元创新,力求创造更灵活的交流形式。

四、以人为本前提下实践人才共享,共情人才的现实需求,归属感赢得“引凤”

交流的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的探讨人才交流更具现实意义。教育人才一体化始于教育资源的交流,成就于人才需求的满足,如安居、医疗、情感等。长久以来,北京、天津导致的虹吸效应一直是影响河北留住人才的主因,北京是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的中心,就业于北京意味着更好的就业环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等。目前,张家口公办幼儿园比例已经超过80%,基本实现了普惠性的教育资源覆盖,但教师待遇低下是教育的全行业问题。张家口教育领域“引凤”还得靠资源留人,营造归属感,满足安居的需求,合理的薪酬待遇,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互认,启用智库人才资源共用云平台等。

交流的动因是人才的创新与发展,协作的目的是经济的共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推进,河北教育人才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营造关爱人才的社会氛围,未来交流合作的范围和内容细分化,方式更加多样,人才交流的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京津冀区域联动,推进三地人才互认互通、共享共融,必将释放人才效能,全面振兴河北教育。

参考文献:

[1]邸晓星.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教育人才交流共享的发展历程与路径特点[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8.19(3).

[2]刘海云,刘盈甜.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中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

作者:王迪 单位:张家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