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路径

时间:2022-10-10 09:22:43

导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路径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是高职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学习和更新其他知识的基础,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改革路径,是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实现语文教学的职业化,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路径

学前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开发。因而,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强化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不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夯实他们的专业基础,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素素养,进而推动语文教学的职业化进程。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的内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幼儿教师的人力资源储备。幼儿教师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幼儿语言的开发和运用能力的高低。因此,全面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依照《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育模式、方法或内容,是提升幼儿语言学习能力的有力保障。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包含了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等几个方面。教育理念方面,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尽量设置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调空洞的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荷花淀》这一课文时,可以设计相应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分享中学习了解荷花淀中人物的个性,体会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感受至纯的人性。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方面,可通过创新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和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途径,以此来设定课程的核心要素与核心能力指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又要兼顾高职学生的职业学习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开放性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师专业素养方面,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首先,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专业的培训,促进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更新迭代,并将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成熟的语文思维和职业素养,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教学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题材,设计有利于开发启发性思维的课堂问答和教学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育教学要做到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易到难,由简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力,进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现状与问题

1.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定位较为模糊

就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而言,语文课程是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幼儿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接触最为广泛的部分,同时也是学业中所占很大比例的一门学科。但目前,在高职学前教育语文专业的课程定位模糊,没有清晰表示清楚学习内容和深度的定位以及掌握程度的标准。这就使得在校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范围广,却不精,学生只掌握了一些皮毛知识。

2.教学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式还有待提高

就高职院校而言,在师资团队方面,没有较强的优势,一些教师还存在着自身专业技能与工作水平的漏洞与缺陷。此外,高职学前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是幼儿,而职业院校的教师面对的是成年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年龄和心理差,高职院校教师难以以切身的经验去传授学前教育方法,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模式的缺乏灵活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

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语文专业的学生相比较普高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习意愿不强。在高职学习阶段,他们所学习的语文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大学语文和学前语文课程两大方面。由于经典文章的枯燥难懂,许多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去学习,更不用说去深入研究与探讨;而学前语文课程知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又是过于简单,因而在这方面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不会太多。这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学前教育语文专业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较为落后,对于语文知识与常识的掌握程度较低。

4.学校开设的公共课与语文专业课课程安排不太合理

当下,在高职院校里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趋势:学校开设了大量的公共必修课,且大多数公共课程所占的学分甚至远超于语文专业课程,将重心都放在了对学生的公共培养上。但由于学分课程的有限,只能削减专业课程来弥补学分差。正因为公共课与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安排占比不尽合理,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5.只重视对语文专业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

尽管时代在变化,语文教育理念也开始有了革新,但目前依然有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管理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对与实践技术能力的培训,进而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正确的运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成为理论的强者而实践技能的弱者。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对语文课程定位的监管,合理定位课程

改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需要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大纲,要将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定位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及其将来的工作意愿,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合理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范围。不能只是单纯地找某一两个学生进行个例定位,要在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行分类与分析的前提下,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的课程安排。同时,要对课程定位加强监督与管理,以保障教育教学的成效性。

2.提高教授者自身的专业与业务能力,创新

教学方式首先,高职学前教育语文专业的老师应该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工作的能力;其次,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要在现有的语文理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如通过模拟具体情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身临其境,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胆量,又可以从中找出相关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实例的分析与实战的演练,如对某一篇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将相关的知识点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牢牢地记住。

3.通过课堂与课外的共同阅读与学习来提高文学语文修养

在本次的改革过程中,还是会以在上述问题现状中提到的两部分语文学习方面为主,但会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养成勤学多问的习惯,鼓励学生多研究,从中探讨出新规律,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知识能力,借助于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而来不断的培养和巩固他们自身的语文和文学的素养以及对于知识储存量。

4.合理协调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与内容,使其相互融合与渗透

就学校而言,在改革中可以考虑将诸如思修、近代史纲要等课程进行内容合并,将空余出来的课时安排在专业课程上;还可以通过思修等课程对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训,将其运用到学前教育语文专业中,如相关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幼儿教师的职业规划等。将两种课程巧妙的渗透于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通过合理的协调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教学与课时安排,进而使学生不会感到压力过大而出现抵制情绪,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从中寻找规律与乐趣。

5.开设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语文专业素养,需要牢固语文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支教活动、组织幼师座谈会等。学校也要开设相关技能实训课,在具体的试训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能有所收获,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要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分析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并不断完善改革的方案与具体的过程,以此来保证整个语文课程的改革平稳进行,达成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雪卿.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2]崔璨.基于实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改革研究——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8).

[3]徐源.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4(7).

[4]王联合.以提高专业素养为目标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5(7).

[5]甄静.高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J].辽宁高职学报,2016(6).

作者:黄敦明 单位: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