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05-22 10:24:20

导语:流行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流行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的特点

笔者本科专业是钢琴表演,现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钢琴教师。经过两年的教学经历,结合对钢琴技能本身的掌握,发掘到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急需规范化与专业化。“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普遍上大课,而音乐本身是富有个性的艺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资源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1]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课程的要求与实际教学及学生实践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需求与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之间的矛盾,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中技能教师与理论教师专业差异造成的沟通矛盾,都引起了笔者的深思。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技能可以学得简单或者不专业,相反,对于直接引导传授儿童知识的教师来说,技能的专业化更是重之又重。因为,儿童时期对艺术的正确审美及兴趣培养是一生中最开端、最重要的时期,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幼儿园的教师,那么要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并使之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在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以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音乐感觉及对音乐的审美辨别能力。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就决定了给幼儿传播的音乐必须是健康、优质的音乐,这一点就决定了幼师本身的音乐素质的高质量。只有具备高质量的音乐素质的幼师,才能正确引导幼儿去欣赏好的音乐,促进其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及音乐欣赏辨别能力的建立。而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课程往往被忽视,被界定为最初级的音乐技能就可以胜任未来幼教这份工作。然而作为未来幼儿园的教师,直接引导幼儿音乐方面的发展,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技能课程急需专业化、规范化。

二、流行音乐元素

“从音乐本体的角度来讲,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由学堂乐歌、中国传统音乐、爵士乐、西方古典音乐四个方面的音乐元素促成。”[2]“流行音乐具有传播迅速、受众广、内容丰富、演唱方式及形式独特等鲜明特点,”[3]在近几年飞速的涌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流行音乐推上了文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普遍的追捧。然而,教学用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兴趣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去调节与融合的。即兴伴奏是一门技能课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的,在让学生主动去实践的前提一定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个兴趣就要从学生的喜好入手,流行音乐也就显的尤为重要了。音乐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很多个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和“20世纪现代音乐”及电子、摇滚、爵士等流行音乐。流行音乐虽然在现当今并没有被像重视古典音乐一样重视,但是纵观历史,每一个音乐时期的转换,都没有立刻被世人所看好或重视。

三、流行音乐中的节奏与儿歌即兴伴奏的融合

“即兴伴奏是指弹奏者根据旋律及演唱要求,即刻决定用什么调性、和声、织体并自行掌握弹奏。”[4]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即兴伴奏》课程的用书的曲目量都比较丰富,但是形式太过单一。同一首作品的伴奏出现在不同教学用书中,伴奏的方式大部分都一样,在儿歌伴奏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教学用书是少之甚少。然而,在90后已为人父母的当下,加之网络、电视及手机等传播媒介的便捷途径,流行音乐已布满生活的各个角落,相对应的从众追求也在预示着儿歌即兴伴奏迫切需要加入流行音乐元素,一方面可以普及儿歌,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节奏在组成音乐的元素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可以看成是音乐的“骨骼”,支撑整个音乐发展变化的支架。所以从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兴趣的角度来看,节奏的聆听与训练是最好的开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节奏:步伐、敲门声、上课铃声、雷声、下雨声,处处存在节奏。由此可见,节奏的训练简单直接。流行音乐较一般音乐及古典音乐最直接的特点就是节奏。经常用连线、切分音或者去掉三连音当中音符的手法来打破常规节奏的节拍重音(如谱例1),流行音乐仅仅在节奏方面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在这种打破传统音乐节奏特点的风格节奏的训练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和挖掘孩子对音乐动感的体会,并使孩子在这些节奏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其律动感。谱例1:在李玟的这首《DiDaDi》里,将正拍的时值用连线的方式延长。使得每一个小节重拍都后移,自然形成摇摆的律动。那么在我们的儿歌即兴伴奏中可以运用本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将每一小节的弱拍音与下一小节首音的时值结合(如谱例2)。谱例2:《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中“我们站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旋律伴奏,可以运用弱拍与强拍的结合做到律动的变化(如谱例3)。谱例3:在本作品的第一部分的A段使用常规伴奏,而第一部分B段利用弱音与强音的结合,使得伴奏强音后移,与旋律形成和谐的”爵士乐“律动。爵士乐中大量连续使用切分节奏,使得小节重拍后移,打破传统节奏重拍。这种连续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作品形成摇摆不定的感觉,所以爵士乐被法国音乐理论家吕希安•马尔松称之为“摇摆乐”。正是这种摇摆不定的律动感使得年轻一代的人热衷于爵士乐的欣赏与学习。所以,儿歌的伴奏中融入流行乐的节奏特点,使得旋律中的律动更加丰富,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对律动的感知。

作者:刘汶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