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
时间:2022-11-21 02:54:58
导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日益革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课程观念传统、课程设置混乱、课程设置忽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转变课程设置观念、对课程设置进行结构调整、深化就业实践层面的课程设置改革等措施,以期对优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高职学前教育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并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是目前高校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观念传统
就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沿用传统课程设置理念。传统课程设置理念只强调教材的作用,往往根据书本内容传授学科知识,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效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课程设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认知能力较差,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二)课程设置混乱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混乱的现象是导致教学改革无法顺利实施的原因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在结构层面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课程设置中内容重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内容重复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还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为例,该课程除基本的钢琴教学外,还涉及演唱教学、音乐理论等课程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中也同样存在,两部分内容重复。其次,教学科目设置不全面。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单项科目承担多种教学任务的现象。例如,素描、水粉、油画、卡通等虽然都属于绘画课程,但它们的教学重点却大不相同,因而应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明确分类,但从现实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仅将这些科目统一定位为美术课程,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课程设置所涉及的领域与工作实践脱节。高职院校学前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仅强调学生3至7岁幼儿的能力培养,忽视了对其在0至3岁幼儿的能力强化,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面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无所适从。
(三)课程设置忽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导致该专业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往往因为自身对工作不适应而选择辞职。通过相关调查可知,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次对口率仅有20%左右;根据大多数幼儿园园长的反馈,大概有69%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开始正常教学。虽然这一现象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关联,但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改革方式
(一)转变课程设置观念
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从课程设置观念出发,通过转变传统观念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专业教学前景,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更新教育理念,并积极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由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调整课程设置结构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往往包含理论、专业、实践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而从专业选择来看,其往往又可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种不同类型。就理论层面的课程设置而言,改革应强调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能有效调整课程结构,整合重复的内容,并对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加以明确,以保障教育内容的衔接性和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就专业课程设置而言,其目的应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行为指导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等等。就实践课程设置而言,应将理论知识、综合素质等恰当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进行内容不同的实践课程设置。
(三)深化就业实践层面的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要注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适应性,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应在课程设置中充分强调对学生保育、幼儿管理服务、幼儿沟通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其次,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幼儿教育发展存在地域差异性。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地域经济、政治、行业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就学生而言,以就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改革,对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
三、结语
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培养教师为目的的,但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重视学术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实践与技能的培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具有实践经验与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阵地,应针对当前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观念陈旧、结构混乱等问题进行相应改革,及时转变课程设置观念、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大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实现职业发展。
作者:李春光 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成,张佩萍,明廷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3,(8):155-156.
[2]李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4-37.
[3]张永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建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24-25.
[4]朱晓刚.从实践主体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大学课程[J].大学,2010,(2):28-36.
[5]曹辉.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状况及其趋势分析[J].教育探索,2009,(9):30-32.
[6]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男生专业认同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