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研究

时间:2022-11-04 09:36:53

导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研究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少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但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却是很少,但孩子对美的感受却是很直观的,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样子很奇特、颜色很鲜亮的事物。而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让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去打动孩子的内心,比如:在春天,可以带孩子去郊外野炊、放放风筝,在果园里摘摘水果,让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夏天,让孩子去池塘边,观察荷花荷叶,或是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让孩子尽情玩耍,释放自己的情感;在秋天,去感受落叶,感受金灿灿的田野,感受丰收的季节;在冬天,去发现大雪纷飞的美,带着孩子打打雪仗,堆堆雪人,在这四季里,感受不一样的美。利用大自然以及生活中的美,对孩子进行美的认识和启迪,并且进行美的教育,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孩子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从而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让孩子将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通过创作表现出来,从中去体会快乐。在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现力。孩子更容易接受,更直观感受。通过欣赏好的作品,去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美,去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所抒发的情感,去理解画中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少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少儿的理解力。在生活中,少儿可以通过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从而去理解美,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表现美。

二、美术教育能培养少儿的想象力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只是单层面的教,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其中的美,只要孩子画的像,画的逼真,才认为那是一种艺术美。在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开始我们以培养孩子的想象意识为主,让孩子去明白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任何事物的限制,也是可以打破一切陈规的思维,绝不是现实的照搬过来的产物,而我们也绝对不能用“像”与“不像”去判定孩子画的好坏。有的家长和老师会让孩子去学习简笔画,在学的过程中,只要孩子形似,却忽略了孩子情感的表达。而还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画的很好,让其孩子照搬学习,孩子没有兴趣,就用一些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孩子变成的“机器人”。还有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将那样东西画出来,没有自己一丝一毫的情感,就像写日记一样,只是简单记录自己所看到的,画显得刻板没有生机,缺乏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还有些孩子绘画,画的并不是自己内心所想,只是简单的照搬加组合,就形成了一副画。这样下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一味去模仿,去追求照片效果,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孩子该有的童趣。而真正意义上的美教,是让少儿靠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周围的世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真正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思维的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而真正的美术教育,通过孩子的感受,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夸张和想象,让孩子的画更具有生命力。同样的,这样的美术教育中,孩子才是热爱喜欢的,对孩子天性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更多地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少儿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美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创新意识的灵感,而不是教学的技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求少儿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去培养孩子大脑的灵活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来引导孩子如何思考,比知识技能更重要,要比言语还要雄厚。比如在手工制作康乃馨实践教学课程中,让孩子们将不同大小的圆剪出来,然后将圆进行折叠、展开,然后剪出不同的长形条,再粘贴,缠绕。经常这样练习,孩子的想法就会变得更丰富,构思越来越大胆,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更加发展了少儿的创造力。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创造的活动。孩子不管是在绘画还是做手工,首先要进行观察,观察事物的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等,让这些都能够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创造。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少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观察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外观需要感知,但感知不能离开观察、记忆和想象创造。人的大脑浮现不同的形态、细节、场景,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创造力,更加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经过观察将物体的形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得到更多的发展。少儿在表现美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造美,而这一切都是离不开观察,而观察力恰恰就在这些美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四、美术教育能形成少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素质是指学前儿童心理特征稳定、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这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实践形成和发展。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绘画是孩子对情感的表达。少儿总是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画面丰富,充满想象。他们画的抽象画,绕线、图形、没有规则,画面虽然凌乱,但表示他们的想法和事情不同的情绪。通过绘画,孩子发泄自己的感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画,说他们的想法。而且通过孩子的画,能够去感受孩子每个时间段的情绪变化,大人也可以通过孩子不同变化,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成年人不妨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说什么,用孩子的眼睛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不追求画的像不像。这样,会发现孩子们画的更当真,更自信,而且更快乐了。罗恩•菲德所倡导的“让孩子不同,其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其他人的表达,并建立信心”的自我表达。少儿美术教育,重在强调对感受美与审美经历。不管教孩子画画或教孩子做手工,离不开对儿童和对儿童审美的审美情感体验的情感需求。因此,可以有效地促进少儿社会情感的发展,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整个学习质量。同时,让他们积累了一些愉快的学习经验,并帮助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而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以成人为中心,总想教给孩子点什么,总让孩子学成大人的模样,只会将孩子变成小心谨慎,不敢大胆创造,或是为了讨好大人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从而失去自主的人格。在专家看来,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表达和游戏时间。美术是一种自我抒发和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形式。教育界应重视孩子学前美术教育,美术是反映孩子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自我认识的表达。而老师应该去利用这一手段,去培养孩子的性格。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恰恰能够为少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增进少儿优秀天性品格的构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基良好的底子。

五、结语

学前孩子们都是爱漂亮的,对美的感觉很早,跟着年岁的增加,他们渴望艺术情感加强,尤其是小学,寻求美的心理就加倍明显了。而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我们能够感觉到美术教学对少儿的价值,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力,培养他们的感情?我们要去找寻符合他们对美的追求形式,采取多种实践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去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是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所在并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以满足审美教育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蔡伟 滕建河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