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措施论文
时间:2022-09-17 06:03:00
导语: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措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职业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目前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由此导致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对此,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育中应增强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通过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合理设置、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等手段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教育投资也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0岁教育方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天才儿童”等口号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很多幼儿教师把这个职业仅仅作为暂时性的选择,致使幼儿教师流动性强,离职率高。另一方面,在职的幼儿教师中也存在职业价值观缺失的现象,比如很多幼儿教师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不安于当一名幼儿教师,人心思走;或是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兴趣、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等。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中加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幼儿园教师职前职业认同感培养的意义
职业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它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有目的地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能够顺利地度过从业之初的适应阶段,尽快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加大职业认同的培养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这样才能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就业相衔接,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那么,如何才能使这些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从中找到乐趣、体验到职业幸福,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呢?
二、加强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教育途径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可以从专业教育、职业道德、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影响学生职业理念的形成,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1.加强专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角色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于所学专业缺乏正确认识。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是看孩子的,不学都会;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女孩子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等。这些误解大多源自于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偏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研究表明,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正确认识影响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幼师毕业后进入大专学院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的学生更喜欢本专业。可见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专业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正确定位幼儿教师这个角色。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阶段,学校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且要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明白自己即将要担负的责任,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应当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有安全感,要安排一个适合每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你得计划课程,教导儿童和他们建立关系并提供学习的来源,在一天之间,你既是个朋友,又是个母亲、同学、护士、管理人员和教师。”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幼儿教师还应该是家长的合作者,要积极引导、影响他们,并相互交流学习,使家庭教育能与幼教机构配合一致,共同担负起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此外,幼儿教师也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幼教改革的进程中,逐渐摒弃封闭式的班级教育,把家庭、社区融入教育的行列,通过积极的社会宣传,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大环境。
2.增强专业情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1988~1992年间,美国有70%的幼儿教师由于没有得到基本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而离开了工作岗位。关注为什么同样条件下有些幼儿教师没有离开岗位的研究发现,这些没有离开岗位的幼教工作者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这份工作视为“助人的专业”,对其怀有特殊的情感,并不单纯以金钱衡量其价值,而是能够从工作中享受到快乐。可见情感因素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流动性强、离职率高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不是把幼儿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公务员之家
职业价值观和信念的养成绝不是仅靠一些特定科目的学习就能够实现的,榜样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观念,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优秀幼儿教师、校友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跟学生交流,以榜样的作用促进这些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观念的形成。
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远远落后于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教学,忽略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脱节,导致了学生对幼儿园的工作常规缺乏基本的了解、从业能力不足等入职适应不良现象,由此也引发了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畏难、消极情绪。
为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转换,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贴近幼儿教师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拓宽实践课程的范围,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并逐步形成坚定的职业自信心;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实验教学、模拟授课、技能训练等形式增加理论课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情形,对幼儿园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
4.以社团活动为引导,促进职业认同感的最初建立
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幼儿舞蹈大赛、模拟授课比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玩教具手工作品展等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施展的舞台,进一步树立专业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良好的校园氛围和丰富的活动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取意识。因此,我们要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动机,使学生对幼教的职业认同感在潜移默化和熏陶中逐步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常瑞芳.职业认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2008(07).
[2]张莉.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类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09(19).
[3]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秦奕.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教育,2007(33)
- 上一篇:社会物流公司体系建设论文
- 下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