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建设改革论文
时间:2022-06-09 10:17:00
导语:幼儿教师专业建设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专门机构、理论水平相当、教学态度相仿的教师,决定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科学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明确专业技能训练方向、适当增加艺术方向课程比例,改革艺术教育课程内容、注重发挥隐性教育课程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唤优质的幼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然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难以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其问题表现在首先是课程改革落后,忽视复合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训练不够;再次是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实习实践较少。因此,学前教育新师资的培养要突显幼教专业的特色,强化技能性,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要使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的技能,进入职业生涯就能适应工作。因此,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国家教委连续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两个文件,体现出对强化和规范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由于幼儿期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要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升温,教师教学技能被视其为与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并列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幼儿园的教师专业技能是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运用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幼儿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专门机构。学前教育专业要为学生服务,将之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既具有健康的身心又具有从事学前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要为学前教育机构服务,向他们输送专门人才,以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以幼儿园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培养突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为主线,科学地建构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体系,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实用化。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
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理论水平相当、教学态度相仿的教师,决定其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是保证幼教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提高幼教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幼儿进行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目前学术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分类还没有公认的观点。
根据贯彻实施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及江苏省教委出台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试行)》,考虑学生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师专业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备的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等。基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实施阶段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技能、幼教相关信息检索和处理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体态语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设计教育计划的技能、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艺术教育和创编技能、评价教育效果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沟通的技能、幼教科研技能等等。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突显了幼教专业的特色,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明确专业技能训练方向
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性问题的有效措施。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任课教师进行技能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结果,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效果。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舞蹈》、《钢琴》、《声乐》、《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与上述各项技能有对应关系,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的培养都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有所体现。因此,可以把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工作有机地纳入到特色学科教学中,由任课教师遵循操作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或教材,制定各项技能的达标标准和考核方式,对每一项技能的含义、训练目的、类型及运用要求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分析。使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有客观的训练标准。如一般教育技能中的会画,可以提出这样的考核要求:美术作品要求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造型能力强,形象生动可爱,色调明确,色彩表现力强,构图能力强,视觉流程安排得当,画面效果好,表现形式为水粉画或油画棒画或两者结合;考核方法为集体考核,独立完成项目,由学生代表当场抽签决定试题,考生在考前准备好画具,考核时间为2小时。由于学生对每一项技能的含义、达标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在日常训练中就会有明确的训练方向。可以把学生的技能考核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作为学生取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必备条件,以引起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适当增加艺术方向课程比例,改革艺术教育课程内容
3~6岁是幼儿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改革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教育理论和较强的艺术教育实践技能。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所包括的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也都是艺术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就必须要强化学生艺术技能的训练与考核。首先,课程设置中要安排突出艺术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加大音乐、美术课程的学时比例,还要将艺术教育课程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其次,要改革艺术课程内容,防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等同于艺术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内容,要以满足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为原则来编制艺术课程内容,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等内容的教学。再次,要设置专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师,因为艺术学院的教师长期面对的是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对学前教育关注不够,他们的教学往往偏重音乐、美术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幼儿特点,与幼儿园联系不够紧密,上课针对性不够强。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职艺术课程教师则可以经常深入幼儿园一线,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要求,教学中的针对性会更强,也更有利于直接指导学生的艺术技能。最后,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真正按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等选择课程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促进个性的发展,成为艺术素质突出的幼儿教师。如学校可以开设幼儿歌曲创编、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二胡、古筝等多种专业选修课程。
(三)注重发挥隐性教育课程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幼儿园都希望招聘到本科毕业的学前教育人才。然而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却出现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的令人堪忧现象。究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本科毕业生缺乏幼儿教师必备的百科全书式的专业能力和艺术技能技巧,所以就业时难以获得幼儿园的青睐。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转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既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又具有娴熟全面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幼儿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要科学地设置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显性课程,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使学生具有足够高的知识和能力起点,为职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但是要真正地使学生成为技能娴熟的幼儿教师,则更需要科学地设置隐性课程。因为只有在隐性课程中才能实现创造在活动中激发、思想在活动中升华、教学效果在活动中反馈、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在活动中提高的目的。首先,我们可以采取两条主线、一个舞台、若干校园社团来推动。两条主线是上半年举办文化节,侧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复合教育技能,下半年举办艺术节,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一般教育技能。一个舞台是每月由一个班级进行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毕业生进行毕业汇报演出,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搭建平台。其次,可以组织专项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早晚自习每天练一篇钢楷、写一小黑板粉楷、讲一段儿童故事、画一幅蜡笔画、弹一首儿童歌曲、创编一段儿童舞蹈等}再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中的“崇师社”、“幼学社”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四)积极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根基,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为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实践贯穿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直接参与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成学生在校时初步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并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首先,学校可以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数,在第一学期至第七学期中分别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还可以进行为期十周的毕业创作,第八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从而使学生在幼儿园的教育见习、实习中进一步习得幼儿教师的综合教育技能。其次,可以积极改革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穿插见习等多种形式。如“六一”儿童节时组织学生到艺术特色鲜明的幼儿园进行集中见习;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课程安排情况组织学生分散见习与穿插见习等,让学生带着专业课程的思考问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观察、测查、调查、访谈、咨询、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等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开展应用性研究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随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以高度求实的态度根据幼儿园对人才的岗位需求,科学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1)。
[2][4]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3]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05)。
[5]罗玉莲,刘小霞,冯晓玲,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J],井岗山学院学报,2008,(11)。
- 上一篇:农林科教处工作总结
- 下一篇:营林管理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