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定位研究
时间:2022-06-14 10:30:10
导语: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定位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接触的信息以及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的心理、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由此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针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但是目前高校的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科学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并据此制定完善的实践策略,对大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实践策略
在高校教育中,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较为成熟的思想及行为模式,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即将踏入社会,面临社会生存与职业发展等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的巨大压力,所以容易出现心理状态上的波动。例如,激烈的就业竞争、升学和深造的选择、个人情感的抉择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会不可避免地在心理和思想上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因此,对大学生毕业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当今社会,经济以及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不仅享受着社会进步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和负面信息,因此很多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比例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种:(一)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毕业生在经过十几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后,要面对全新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阶段,除了内心对未来的惶恐不安外,还要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所选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如何应聘到心仪的岗位等,这些都是毕业生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和思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担忧、犹豫不决、情绪低落等问题,容易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次,很多毕业生会在就业前参与岗位实习,在此过程中,很多毕业生会感觉实际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内容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对就业和未来发展产生悲观、消极、烦躁的情绪,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再次,大学生在就业中容易受到社会和网络上的负面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由此导致就业不顺,也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此外,有的大学生在失去一定的就业机会或觉得就业单位不理想时,会选择创业,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的缺乏,其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总之,就业是每个毕业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板块,需要教育者重点关注。(二)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毕业生的未来规划中,除就业外,继续学习深造也是他们的重要选择之一,同时,毕业生还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任务,因此毕业生的在校学习生涯虽然接近尾声,但是仍面临很大的学业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很多大学生平时对学业不够重视,毕业时面对论文无从下手,在论文写作时焦虑、抑郁、迷茫,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和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前还有的学科面临补考、重修等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完成学分,甚至面临无法顺利毕业和拿到学位的问题;其次,大学毕业后,很多学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参加考研或出国留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需要艰苦的学习和烦琐的考核,在此过程中,学习的苦闷、压力,对能否成功考取的不确定,周围同学顺利就业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很多学生会出现迷茫、悲观、不自信、压抑等负面情绪,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会使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三)情感影响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阶段,很多大学生都开始了自己的校园恋情,情侣之间经过大学几年单纯美好的相处后大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到了毕业阶段,各种现实问题接踵而至,两个人不同的毕业去向和选择、不同的工作地域、家庭的安排和意见等,这些因素往往会给大学生单纯的恋情带来冲击,很多情侣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争吵、分手等,在此过程中毕业生的心理和情感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和伤害,会产生失望、难过、悲观、沮丧等情绪,或者对未来丧失奋斗的激情和动力,甚至有的大学生会自暴自弃,做出过激的行为,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情感影响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点。
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而其中的首要任务则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毕业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毕业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出发点,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构建成熟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应对毕业面临的各项压力,消除心理健康问题隐患。具体来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目标:教育者要及时发现毕业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并积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尽量消灭或减轻毕业生的消极心理,避免不良情绪的扩散和恶化;二是中级目标,引导毕业生正确地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有所预期,然后传授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抗挫能力,努力保持积乐观的心态;三是高级目标,帮助毕业生开发自身潜能,培养他们创新、坚强、自信的健康心理,养成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未来发展中能保持身心健康。当前,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初级目标为基础,定位中高层目标,全面促进毕业生身心健康发展[1]。(二)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专业文化知识不再是用人单位考核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指标,社会和企业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要求,因此,教育者要转变原有的文化教育为主的理念,重视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一方面,针对毕业生开展自我认知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毕业生正确客观地了解自我,面对可能的压力、挫折和困难,不自大、不自卑,自信面对未来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身修养,帮助学生在面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时不慌乱、不迷茫,可以更加的游刃有余,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升[2]。(三)培养毕业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变革,毕业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毕业生能否从身体到心理快速适应外界环境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仅能够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和适应环境,还能最大限度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而毕业生如果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则会惧怕、排斥新的环境,因此,要将培养毕业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首先,培养毕业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问题能够科学分析并冷静应对,独立地面对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的阶段;其次,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各种实习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提前对社会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毕业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心理态度,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大学毕业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理精神都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因此对毕业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实践。(一)积极探寻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起因。当前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和教育者要重视探寻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起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首先,高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虽然高校大多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真正参与咨询的学生较少,提供咨询的教师通常专业性不足,导致高校的心理咨询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人才和设备,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同时鼓励毕业生在遇到挫折和内心困惑时要及时找专业人士咨询。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切实了解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舒解,及时消除心理健康问题隐患;其次,高校要定期组织调查活动如问卷调查、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来了解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经济、学业或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并分析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3]。(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仅仅依靠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毕业生数量众多,而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较少,再加上有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心理辅导员倾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辅导员是与毕业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教职工,对学生的学习、思想、情绪、心理等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是参与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首先,辅导员要端正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毕业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而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要工作内容,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其次,辅导员在与毕业生接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是否有波动,特别是那些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辅导和关怀,一旦发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协助,保证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三)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机制。当前,高校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讲座、文件的形式,毕业生难以获得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指导,因此建立专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每周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全面地向毕业生阐述心理健康的意义、重要性,指导学生自我调整负面情绪的方法,同时对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例如,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悲观或消极,而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除此之外,高校要定期举办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给毕业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指导;其次,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对于毕业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制定一整套的处理方案,例如上报制度、信息汇总制度、预警机制、处理制度等,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心理健康隐患,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四)科学运用信息科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已经在高校和大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都与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紧紧相连。例如毕业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就业信息,通过微信、QQ、微博等与人交流沟通,信息科技对毕业生思想、行为、心理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首先,高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毕业生在网络上的关注点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价值取向,判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去疏导和提供帮助;其次,网络和各种新的媒体形式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微博、微信平台等,一方面教育者可以将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章、视频、动画、图片等到平台上,运用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络交流工具更好地与毕业生建立联系和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纠正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毕业生的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毕业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核心教育内容之一,高校要提高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各项具体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能够科学分析当前毕业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科学的实践策略,保证毕业生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应对挑战,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谯炜骅.谈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9(24):30.
[2]翟艳荣.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需求研究———基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调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241—242.
[3]张路.试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5):114+11.
作者:肖丽 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 上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 下一篇: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