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时间:2022-12-26 08:24:25

导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摘要】校本课程是让教育以学生为本的一种重要体现,其对全国基础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2001年六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应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为学生的全面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尊重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特点,严格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即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其实就是让师生、家长、校长、专家以及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制定、实施、评价和改进的学校课程计划,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加教师的创新能力,根据科学的教育规律,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引导。

一、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必要原因

心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建立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方式是之一,世界顶尖教育家将心理健康教育称为心灵学习,也被称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这个意思并不是指“以生存作为基础”或“存活力”,它实际上是站在学生们适应社会普遍心理状态的角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提出的一点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应该能够理解他人,理解社会,明白人生的价值。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烈的上进心,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小学生往往心智不够成熟,并且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学校及家长应该在这个阶段多加予以引导,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具体研究方法及实践过程

在参考了我国台湾学者张嘉育博士与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操作流程之后,本文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小队。这不仅是校本课程研究的一个必要方式,也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宣传方法。这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划分为两个部门,在按照人员能力进行具体工作的具体划分,按照计划要求设立不同的工作目标,这样可以使小队成员在完成目标后体会到满足感与成就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小队应该由学校教师、心理专家和学生组成,确保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二)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现有资源。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立足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作为一门以学校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创造学校的特色,是现阶段的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传统的课程设置,开发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认真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需要和现有资源[1]。(三)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本性和科学性是制定课程目标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发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应根据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标准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是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应把握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编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是课程资源向课程转化的过程,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用的主要策略是创造性地将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知识、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当然,这种创造式的整合不是空想的,而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学前教育需求评估结果和课程目标而发展起来的,必须要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关乎到我国未来发展前景,这注定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探索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提供科学化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魏海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2).

[2]孙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2).

作者:应斯斯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