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时间:2022-11-27 10:59:30
导语: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其有效性也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在阐释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网络心理特征基础上,侧重针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网络环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与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绝不只是体现于技术层面,而是蔓延到了各个角落,青少年对各种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一特征的存在,使得他们成为重要的网络使用者。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探讨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心理特征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的个性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理念等发生了明显改变。在网络社会中,多元价值观并存,青少年学生就会对教师、父母等人传递给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产生了质疑,形成独特的网络心理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青少年求知、猎奇心理显著。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处于快速成长当中,对各种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能以较快速度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多数青少年上网的原因就是要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十几年来,网络凭借强大的包容性、开放性,深深地吸引了无数青少年学生,使他们的猎奇心理得以满足。在网络平台中,青少年学生结识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也能与远方的亲人保持密切联系,在互相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就能获取大量信息。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也成为他们分享经验、宣泄情感的重要平台,更是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也具有较强的隐匿性,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求知心理极易发生变化,再加上离开了成人的约束与监督,他们身上发生了许多问题,如,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浏览不健康的网页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行为准则、道德水准等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二)青少年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当代青少年学生与他们的祖辈、父辈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涉猎广、思维活、讯息畅,对自由、民主、平等有独到的理解,喜欢争强好胜,愿意表现自我,会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表达愿望、力陈观点、宣泄情感,会以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风采与魅力。然而,他们的这些行为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会独特的信息,或是故意采取与众不同的态度,以此来提高关注度,当然也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认同。但青少年的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在网络平台上任意发表言论,大肆宣泄情感,却不能分辨信息的优劣、对错,由于审慎能力、判断能力较差,极易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青少年在彰显个性、寻求认同感的过程中就会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三)青少年存在典型的逆反心理。青少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个最特殊、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会由不成熟变得成熟,学会自主、独立,但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主观意愿与现实之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矛盾,他们渴望独立,却无法为自己提供成长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也难以摆脱父母与老师的引领。在这样的矛盾中,青少年会变得冲动、固执,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虚拟的、自由的网络社会中,这种逆反心理被无限制地放大,他们就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甚至出现心理扭曲。于是,他们会对自己多年以来接受到的教育产生困惑,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予以否定,对主流价值观表示反对,做出种种非理性的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他们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会做出过于偏激的评价,甚至产生种种暴力行为,会完全卸下道德的约束,这些行为的出现,都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在阐释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网络心理特征基础上,下文侧重针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一)了解青少年思想动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网络素养。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要对他们产生足够的了解。网络为青少年表达情感、发表言论提供了平台,也是了解他们想法与心理的最佳途径。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具有较强的虚拟性特征,青少年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他们在网络社会中的种种表现,能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特征。作为成人,要以包容的态度面对青少年,对他们关注的、感兴趣的事物产生足够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知道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以正确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领,帮助他们抵御侵害。青少年最为欠缺的就是辨识能力,在上网过程中,他们会获取大量信息,使自己的视野得以开阔,才干得以增长,但他们不能从泥沙俱下的信息中提炼出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内容,会受到这些信息的误导,陷入人生困境。面对青少年,如果成年人只是对其进行谴责、批评,不仅不利于他们成长,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感,适得其反。所以,要利用网络平台,在充分了解青少年心理动向的基础上,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网络、科学地应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二)发挥心理教师能动性,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的作用,开辟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在把握住青少年心理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动漫、文字、图像等,以此为载体,有效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如,怎样调适不良心理,怎样向他人寻求帮助,怎样正确面对网络,怎样避免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腐蚀等。以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产生远远强于机械说教的效果,使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力得以增强。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心理健康网站、校园网等,引导学生浏览这样的网站,对他们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同时,心理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如,QQ、博客、微信等,敏锐地捕捉到青少年身上切实存在的问题,向青少年抛出有价值的专题话题,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少年对这些优秀的心理辅导平台产生强烈的信任感,会利用平台中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逐渐摆脱不良网站、不健康信息的约束,使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净化青少年身边网络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特别是信息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树立主动保护未成年人、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责任意识,各负其责,采取合理的手段、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过滤掉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为青少年创建健康、安全的上网环境。信息技术工作者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与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开发出各种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游戏软件,使青少年正常的网络需求得以满足。(四)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正面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一直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最重要的课题。网络对青少年意愿表达的影响呈现出即时性和非理性的特点。媒体应该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导向作用,为青少年营造正面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引领,使他们学会正确上网,学会甄别网络信息,学会理智表达个人观点。
三、结语
网络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就是因为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了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深入开展研究,有前瞻性、有重点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苏远春.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1):30.
[2]郑永安,张英群,高广元.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3(4):22-25.
[3]马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8(5):25-28.
作者:李聪宁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 上一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