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查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10-07 03:20:04
导语:心理测查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查是第一次全面获取、搜集学生基本情况、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科学数据,是辅导员精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可以直接应用于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建设、有心理问题倾向教育对象预警机制建立、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引导等工作。科学严谨把握心理测查数据的局限性和关键点,增强辅导员科学施测指导能力,合理搭配专项问卷进行复测,形成重点对象综合研判机制,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关键词:心理测查数据;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要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践行‘三全育人’现实路径,为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1]这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作用无可替代,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真实适切的心理测查数据作为支撑,进行精细化的靶向研判,开展精准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对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测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做好新语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颇丰。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困扰与危机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人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并深刻认识到没有健全积极正能量的人格品质作支撑,就不会有政治坚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能力突出的大学生。[2]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可以全面而及时地获取学生心理状态、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等社会我、心理我的第一手资料(见表1)。辅导员汇总研判这些数据,可以完成两方面主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治未病”,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平台为抓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予以及时宣传解释引导;二是“治已病”,对于个别已经形成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和不同类别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及时干预解决。
二、心理测查数据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影响
(一)测查数据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旨与内容密切相关。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目标是“普及心理知识,增强调适能力,助力个体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成才”。宏观方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业务可以凝练为三大版块:基础版块——防未病。普及宣传心理常识,积极研判问题倾向,对学生个体问题倾向适时恰当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升级版块——助调节。助力学生自我调节、自我优化、主动适应,提高其心理素质、耐挫能力和生存技能。核心版块——促发展。健全学生动态档案、完善干预体系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微观方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具体业务包括新生适应、时间调配、学业规划、挫折应对、情感观念、就业导向等内容,都可以在学生个体心理测查数据或表现中找到深层解释与缘由。(二)测查数据增强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数据化。目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以单纯定性推演结论,没有上升到定量的精确程度,不符合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换言之,辅导员仅以学生的日常表现、成绩、同学印象等评判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非但不准确,甚至有可能产生误导。详细真实、易于统计的心理普查数据既可以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又可以应用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活动,如学生政治观念认同、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学生情感观念教育、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有心理问题倾向教育对象的预警机制建立、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引导等,提高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数据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心理测查数据应用中的局限性与关键点
(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呈动态变化。受所处环境、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典型事件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变化性、流动性和暂时性的特征。测查中,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测查数据主要反映学生当前阶段和部分心理状态。(二)心理测查群体基数大、可控性差,数据准确率达不到。100%施测率是实测人数与实有学生的比例,各高校新生人数不等,群体基数普遍较大,而且大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批判性思维较强,可控性较差。各学校组织的心理测查,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施测率无法达到100%。而且个别学生对心理测查存在恐惧或偏见,会出现胡乱作答等现象,导致少部分数据失真或无效,有心理问题倾向的个体无法测出,需要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格外关注。[3](三)心理测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始,而不是结论。心理健康普查监测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共性心理问题或倾向,辅导员切忌给这些学生先入为主地贴上“有问题学生”标签。大部分暂时性的、阶段性的心理问题经过学生自我调节、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短期心理治疗等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查数据只是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数据参考,而非对于学生个体的定性与结论。
四、提升心理测查数据应用实效性的核心策略
(一)辅导员作为测查直接组织者与指导者,急需提高科学施测指导能力。大学生心理测查施测队伍主要有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班级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3个梯队的人员组成(见图1)。由于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全校新生心理普查的实际需求,各高校普遍采用“心理教师—辅导员—心理委员”阶梯模式进行心理测查的前期准备,由辅导员主导、心理委员配合完成大学生心理测查。各个专业、班级辅导员是组织完成大学生新生入学心理测查的核心环节与关键主体,其本身的专业性、引导与指导的科学性直接决定大学生心理测查数据的覆盖率和有效性。辅导员通过培训、自学、积累心理测查施测的实际经验和能力,有效引导大学生接受、乐于、配合、真实地完成心理测查,是获得第一手全面数据的重要保证。(二)合理搭配专项问卷适时进行复测,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档案。目前通用的大学新生心理测查量表主要由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组成。这些量表虽都广泛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且差别较为明显[4]。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苗头或倾向时,搭配其他专项心理测查问卷如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MMPI)、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等适时复测,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档案,既客观真实地得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又有效提升了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为后期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干预提供了基本保障。(三)结合传统思政教育手段,形成重点对象研判机制。对学生心理状况与问题倾向进行分析研判,不仅要参考直观的心理测查数据,而且要充分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通过主题班会观察、获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表现;主动寻找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全方位获取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的多维度信息,综合研判重点学生的日常表现、心理、行为习惯、所处状态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重点关注对象心理状况综合研判机制。(四)充分借助心理咨询中心,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辅导员应及时汇总、分析测查结果,分类甄别研判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数量、类别以及严重程度,上报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分类指导与干预。对有共性心理问题倾向但不严重的学生,如人际关系问题、新生适应问题、焦虑抑郁等,实施新生适应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5]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由专业心理教师给予一对一心理咨询,进一步综合研判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进行咨询与治疗。同时,辅导员要实时监测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密切配合心理咨询中心持续跟进和关注,在超出学校干预治疗能力时,及时对接上级对口医院,进行更专业的医疗救助。心理健康测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始,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辅助和科学支撑,有助于辅导员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在校园生活、班级文化中影响引领学生以更积极心态、更饱满热情主动作为、锐意进取,成为担负起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人。
作者:程兆宇 单位: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 上一篇: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 下一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