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23 04:14:18

导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变革创新。我国高校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地向通识教育转变,更加注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大学生也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难免出现部分学生心理冲突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给予学生心理关怀,我国高校开始着手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有效地结合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融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微课程构建。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缺乏微课程构建的经验,很难实施微课程教育。鉴于此,将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社会越来越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早在21世纪之前,我国就已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教育部针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近几年来,教育部颁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居民对心理健康的意识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心理疾病,而是个人能够保持心理方面、身体方面与社会行为方面的最佳状态。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是祖国给予的心理关怀。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教育结合网络信息化时展的潮流。

一、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对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改革,逐渐地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课程,紧密地结合网络信息的发展,将其优势融合到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微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在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其重点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研究。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其次就是能够紧密地联系时代的发展,构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系统。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新时代进行教育的创新改革,就是要将信息化的优势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视野,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构建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需要采取更多的策略方法去实现网络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1]。微课程指的就是通过网络课程进行知识的学习。微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有相同点,微课程也要进行定期或者是章节的线上测试,学生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做好知识准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理念、原则和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观念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无疑是更好地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心理健康为基础的优秀人才。在进行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地打破传统教学对学生知识学习的限制,促使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观念就是:科学性与通识性并重、促进全民心理健康。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化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可以促进和提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普及率,促使更多的人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强课堂中的交流互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逐渐地将网络空间培养成育人教人的新场所[2]。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性与通识性并重、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理念的构建,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首先应该做到积极运用各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民化,就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进行宣传,通过教学微课程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微课程,并逐渐地进行学习。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召开高校代表会议,将构建理念进行传达,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网络选课,通过超星学习通等软件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就是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尽量用朴素的语言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考虑到整体学员的知识水平。要实现全民微课程的学习,就注定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减少专业词语的使用,便于学员进行理解。然后就是尽力在课程中通过案例解析与社会新闻、日常生活相联系[3]。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针对知识进行分解,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合理地结合时事政治、相关事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分析。采用这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也便于学生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最后就是在课堂外补充课程资源,以接地气的方式吸引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在进行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相关名人的历程分析,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关课程吸引学生进行学习,逐渐地传递心理健康力量[4]。

2以对象为中心,打造良好学习体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教学信息化适应时代要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心也得到了快速的改变,已经从基础建设转移到教育层次的加深阶段,从以往的以教学硬件为中心转移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21世纪初期我国的教学规划就提出,教育工作应该针对自身进行变革,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资源共享,不断地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所以说,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况,寻找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地促进网络与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应用[5]。所谓的“以对象为中心”指的就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注重技术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教育目的发生了偏离。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广泛,适合群众的特点、满足群众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现实需求。在进行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善于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程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渐地促使学生变成掌握知识的主体和知识的构建者,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知识的正确指导[6]。在进行“以对象为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学内容要合理,小步子递进。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摒弃以往的课程设计模式,重新进行知识模式的构建、知识的筛选,知识内容难度逐渐加深,知识点从小概念逐渐地加深到学生对整堂课程的掌握。在进行微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应该认识课程本身特点属性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进程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将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知识的掌握。其次就是坚持一个微课程视频解决一个问题[7]。

微课程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下空闲时间学习,这是个微课程知识点联系不紧密的重要原因。微课程坚持一个课程讲解一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空闲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某一知识。然后要做到精益求精,细节决定价值。微课程价值的体现就是网络视频的浏览量。更好地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秀的知识内容需要进行包装才能让人认识,例如教室的设计、教师的服装等细节,这些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验。最后就是为课程添加内容,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微课程平台每天都会有很多知识爱好者进行登录学习,知识的更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重复性学习的学生来说,每次点击的视频都一样,这种情况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进行微课程的教育工作,就要增加知识内容,不断地丰富知识储库,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8]。

二、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原则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树立价值观念。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关的原则[9]。首先,坚持公正公开与学术端正。就是在利用微课程进行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个人成果的展示,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思想加以表达,在这一方面教师是无私奉献的。在进行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保证网络课程知识的特点,避免侵犯其他学术版权。倘若在进行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要引用一些图片或者其他素材,要说明素材的来源,保证微课程的公开公正,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10]。其次坚持激发心理正能量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是社会所需要的,通过进行心理健康微课程的设计,有效地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民的心理健康。最后坚持平等交互与师生互进。在进行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要切合实际地考虑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还要求微课程的设计团队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在某些方面并不比教师差,学生缺乏的并不是太多的知识储备,而是针对知识的构建,缺乏合理性。所以说,在进行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总结学生的知识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系统的知识框架。

三、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目标

1重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点碎片化通过微课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也表明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内容讲解时,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改变,传统教学的经验不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微课程。在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录制过程中,不能直接就平常的课堂进行录制,应该寻找其他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知识进行碎片化指的就是将原本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分割,一节课的知识点分成三四个视频,一个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就我国目前的微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来说,里面有很多视频讲述的只有一个知识点。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将心理学分为很多章节进行学习。

2创建课程品牌,提升选课人数及通过比例对于大学生微课程的学习情况来说,学习平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登陆学习,学生的知识层次也不相同,掌握知识的速度也不一样,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中途放弃学习的情况。针对这一学习现象,只有通过创建课程品牌,提升课程的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这一网络课程,增加课程的通过人数。如中国MOOC中的心理学研究这一科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这一课程。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微课程的影响力,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学科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影响力,还能够通过课程细节的不断构建,逐渐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覆盖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不仅是大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大学生教育的必然趋势。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在提升网络技术的使用率,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进行接轨,将其导入教学的前沿,通过互联网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实现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碎片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史迎霞.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1):37—38.

[2]吴靖.微课程建设的装备需求与实现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45—46.

[3]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张晓君,等.微课程视频制作过程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设计,2013(8):105—107.

[5]文鸿莹.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与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4(6):6—9.

[6]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3(8):71—76.

[7]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16(9):105.

[8]程利娜.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2):37—40.

[9]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10]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