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1-29 03:28:12
导语:浅谈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心理健康知识为辅进行融合性教学
传统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薄弱,而且思维逐步固化,学习压力较大,逐渐削弱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产生心理问题。为了有效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道德教育教师要能够以教材内容为主,心理健康知识为辅进行融合性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心理,并由此获得道德教育知识,提高道德教育学习效率,最终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方式: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上,特别是在班级或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选择既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又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的健全人格为中心的内容。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为什么活着”“我想参加到班集体中去”等。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从道德教育的视角中寻找一些合理的思想方法,主动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清一些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念。最后,每周在道德教育课堂中给学生分享一位道德楷模的事迹,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及心理状态。
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道德教育理论唯有结合实践才能发挥其功效,心理健康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因此,教师不可以只将目光局限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感悟,有效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1]。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学生就能够真正学会调节心理健康问题,并深刻认识掌握道德教育教学知识,促进个人发展。例如,邀请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和笔者一起参与了“我是小交警”“我是清洁工”和“绿色环保校卫队”等活动。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从中获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使学生形成“对社会讲公德”的美德,成为现代文明情操与道德行为基本一致的社会人。另外,学生参与这些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能够获得和谐发展,极有利于学生形成心胸宽广、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品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家庭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之一,学生的道德教育观念常与父母的日常德行相关联,而家庭情况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反向作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因而,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要注重学生在家庭内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并和家长形成默契的配合,促使学生在家庭可以获得和学校同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2]。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进入校园进行交流,并鼓励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学生与家长更多的互动,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良好保持也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定期家访,深入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并与学生父母一同制定培养方针,通过家校合作,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层次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道德教育教师,要认识到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重要性。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而且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效参考班级学生的现状。由此,学生才能够在小学阶段真正促使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与心理健康状态达到社会的要求,并为今后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王晓莉 单位: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3):186,188.
- 上一篇: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浅谈孕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