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时间:2022-02-16 05:28:46

导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出发,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受到的各种影响,并就目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心理健康;工作建议

新媒体,从严格意义上该称之为数字化媒体,它与传统媒体差异甚大。新媒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影响深远。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指的是数字杂志、数字电视、网络和手机媒体等,它们均是继广播、报刊、户外、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出现的新媒体形态。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新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终端并运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娱乐的媒体形态。这是一种宽泛的概念。而由其另一严格意义上的概念--数字化新媒体可以得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的主要特征如下:1.交互性与即时性;2.海量性与共享性;3.多媒体与超文本;4.个性化与社群化。由此可见新媒体在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需求的同时,也会在各方面对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新媒体在对大学生心理影响方面的体现

1、新媒体下多元化的信息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等特点可以使大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中各种价值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使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自由地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分享和信息。这既加强了大学生和社会间的联系,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然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其选择信息的能力及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部分辨别信息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面对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和本土文化宣传的片面报道时,极易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从而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交往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新媒体时代下主要是以文字、音像及图片的形式进行虚拟交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人人网等任意的社交平台与其他人接触并交流。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大学生即使是面对刚刚结识的交往对象也可以宣泄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或者对其吐露自己的秘密,并且不必担心遭到其嘲笑或者泄露给现实中身边的人,而且很多时候还能得到对方的开导。这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内心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然而,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会让大学生对虚拟身份产生依赖感,长此以往会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不自觉中陷入孤立的境地,难以体会到面对面交流的乐趣,从而产生孤独、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

3、新媒体下环境的虚拟化在大学生行为方面的影响

环境的虚拟化提供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环境和机会,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违背道德和伦理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丰富、更自由与更开放的特征,这迎合了当前大学生的求知欲强且对外界信息敏感的需求。虚拟化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往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其人际认知能力乃至提高其综合素质。但过度沉溺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也会导致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新媒体监控性的缺失使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不必承担责任,从而导致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做出一些诸如损害名誉和人格、情感欺骗、传播虚假信息、黑客攻击等道德失范的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

三、新媒体环境下正面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除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切实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牢固的基础。新媒体时代重在预防,因此当前大学应利用新媒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疏导。

2、重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个体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和谐、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良好平台,它也蕴藏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调节人的心理,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意志,还能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当前大学要着力于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墙报、校刊、书籍、广播、学生社团、校园网络等宣传渠道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多元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就目前各高校现状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指导等常设机构,或者设立专门的学校心理咨询论坛,训练一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辅导员及学生干部担任心理问题咨询专家的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并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经过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以及受咨询队伍的健全才能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达到更佳的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效果。

作者:窦芳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3]密甜甜.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王铁军.初探微时代的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的有效拓展与延伸[J].华章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