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2-02-16 05:21:39

导语:民办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近段时间,一系列校园案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其学生数量已经达到本科生培养数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既具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民办高校应利用自身办学优势,构建以“三点一面”为重点的心理评估体系,以“辅导员心理工作坊”为特色的心理教育平台,提升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硬件水平,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

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56所,中外合作办学9所,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如今民办高校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但也普遍存在着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等问题。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有着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社会视角下产生的自卑感

由于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公办高校,在社会视角下,民办高校的学生在个人能力,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都逊于公办高校学生。由于民办高校的学费普遍较高,甚至部分人认为此类高校只要有钱不看分数、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可以上。同样是大学生,民办高校就会因出身或者层级之别,导致就业备受歧视。很多民办大学生在外界受此类社会视角的审阅,一方面对高考发挥不理想,报考学校不严谨等过往产生悔恨感,另一方面在参与社会竞争中因为专业领域不强,学历含金量低等因素产生自卑感。

(二)娇生惯养中产生的依赖感

目前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被父母和家庭过度呵护,依赖心理较重,在遇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时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迷茫等心理问题。民办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民办学校学习只为获得本科文凭,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依赖心理非常严重。

(三)个人成长中产生的迷茫感

民办高校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逐步形成,对于大学生活既充满希望又充满疑虑。许多在校学生对自己将来想做什么没有良好的规划,认为只要修满学分顺利毕业即可。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够,盲从地参加各项课外社团活动,且都是三分钟热度,结果既没有得到锻炼又影响了学业,当要走出象牙塔的这一刻终于临近时心里开始担心和恐慌,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感和对外面未知社会的畏惧感使许多同学心情低落、焦躁,甚至抑郁、失眠。

(四)就业压力下产生的焦虑感

民办高校毕业生由于学历名头不响,自身素质稍弱,就业渠道和平台较少等因素影响,在就业市场上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在跟“985”“211”等一些名校毕业生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因为高考考场失利,想通过考研挽回自己的尊严,也有部分学生不想过早地面对社会,希望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考公务员也是许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他们共同面临着考试带来的压力。而且考研和考公都带有筛选性质,择优录取,其竞争性比平时的考试,甚至高考都高很多,无形中给考生带来更多的压力。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及弊端

目前高校的教育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授知识和技能上,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在同学水里投毒案,北京某高校学生弑母案,这些来自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甚至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掌握相应的心理社会技能,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也只是“小学生”的水平。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起点晚,投入少,资源有限,因此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一)心理教育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当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学生处干部、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其他教学或行政人员担任。无论在质量或数量上都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要。首先从事就业心理指导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多数从业人员没有获得相关资质,高校也缺乏针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课程。因此,往往会导致辅导员偏重管理学生的工作经验,而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指导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不能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且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多,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有的还要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地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鉴别排查,往往造成延误,有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性不够

目前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个体咨询,心理健康课程为主。其中个体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覆盖面窄、形式被动单一,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心理问题,恢复正常状况,幸福感无法得到提升,结果较为消极。民办院校没有专门设置针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修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只能通过有限的心理健康相关选修课来满足知识需求。民办高校因为资源有限,能请到的社会专家较少,致使学生缺少开拓眼界的机会。

(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不力

民办高校因为条件限制,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没有对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跟踪摸排;没有构建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辅导员,心理气象员为主体的三级网络体系;没有对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进行投入建设;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四)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软硬件设施不足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必须设置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备专职教师。但部分民办高校因为条件所限,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挂名在其他机构场地名下,配备的也是兼职老师。因为场地限制,心理咨询室硬件条件不符合心理咨询正常开展的要求,其结果势必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构建民办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民办高校教育要在与公办院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自己的办学特色。民办院校的办学优势在于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可以紧跟时事潮流,根据社会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更具实践性,应用性和及时性。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利用自身优势,以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状态为目标,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平台,引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构建“三点一面”的心理评估体系

民办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生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因心理问题造成安全事故。评估体系应设立相应制度,结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院系辅导员,班级心理气象员这三点,打通信息传递通道,全面覆盖高校全体学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情况变化及时反馈,不留遗漏。评估手段包括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老师诊断评估,性格类和情绪类心理问卷调查,辅导员谈心,班级心理气象员观察报告等方式,结合运用心理评估软件,邀请社会专家进校会诊,通过家长了解成长资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评估,建立心理档案。

(二)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手段

由于多数民办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只有部分选修课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致使学生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机会较少,形式也较为单一。要打破目前心理健康资源贫乏的局面,民办高校应该制度创新,打造平台,让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或辅导员得到展示的机会。例如可以在校内创立“辅导员心理工作坊”,结合当下流行的心理教育形式,包括“非暴力沟通”心理团体课程,“慢生活”体验式心理辅导,“拖延症”心理工作坊、心理剧、心理微电影等多种心理教育手段,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结合目前网络应用程序,打造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主题的“微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内容,同时可以提供心理咨询预约,心理问题答疑,心理测验等服务,既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又建立了交流渠道,便于推广和宣传。

(三)提升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

首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包括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以及班级的心理气象员。其中专职教师和院系辅导员应该具备国家认定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在拥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同时,也要各有所长。目前,心理咨询流派和手段花样繁多,但各有侧重,针对的对象有所不同。如认知疗法对焦虑抑郁患者有很好的效果;精神分析疗法重在解开“心结”,适合那些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的对象;积极心理疗法帮助自信心不足者找到“优势特征”;箱庭疗法无需过多语言交流,适合沉默内敛,表达能力差的对象;内观疗法让人平心静气,适合脾气比较暴躁的对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方向进修和深造,又精又专,发展出一套独具特色又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方法。班级的心理气象员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他们拥有辨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基本常识,能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理论,帮助需要的同学。同时掌握心理团体辅导的方法和步骤,帮助老师开展一系列活动。

(四)提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硬件水平

目前许多心理治疗手段,需要设置特殊的场地并用到教具。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应该加大投入和建设,根据需要,配备如心理评估系统、团体活动场所、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治疗室、音乐放松椅、生物反馈仪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打造现代化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刘澄 单位:阳光学院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

[1]马香.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创新科技,2014(10).

[2]闫永兰,任俊芳.浅谈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

[3]吴海云,吴学兵.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态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10).

[4]丛波.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探索,2013(05).

[5]马婷婷,杨凯,吴皓达.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大学生健康教育新模式[J].苏科技信息,2015(20).

[6]高谦.浅议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就业心理辅导[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