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20 10:00:23

导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意见。经过数年的实践,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度如何,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存在哪些问题呢?该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一套方法或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疏解学生心理压力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因此,高校也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本文在做了大量全面细致的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目前,在高等院校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人数十分有限,相当于把几个人的工作量丢给一个人来做,造成教师工作量繁重,疲于应对①。另外,高校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兼职多于专职,大都以年轻的专职辅导员兼职代心理健康课为主,这些辅导员里大部分都不是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传授,根据自身的体验或者借鉴他人的事迹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干预教育,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更多的人意识到生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整个人和谐发展的关键,更加肯定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和生活,还影响我国新世纪人才整体的质量,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同辈竞争的加剧,大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大学生出现了心理调适不当现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②。除了就业压力、学业负担和家庭经济原因等外在的因素外,学生自身也会在由未成年向成年转换过程中、由学校生活接触并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困惑,并且通常情况下无法自己疏解。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神经抑郁、强迫症、莫名恐惧和情感危机等。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已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机构,并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但实际上,除了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应付性的心理测试和无实际用处的心理档案之外,就没有任何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大学生遇到心理困难,无法自行解决,也不会想到去找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这种情况下,心理老师除了按时上课,应付检查测评之外,也就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闻不问了。这种形式化的工作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很重视、很健全,但其实都是走过场,根本没有触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这样不仅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反而会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简单化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者人格缺陷的异类。实际上,所有的大学生在平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交往、情感或工作方面的心理困难和障碍,但通常他们意识不到,这些也是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③。这样就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扼杀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倾向。因此,我们要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从传统意义上的补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转移到发展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排解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干预为出发点,帮助高校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和把控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接受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悲观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在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悲观、消极的思路为主,往往用大量时间来研究抑郁、酗酒、暴力、色情、人格缺陷等消极问题,而大学生渴望追求的幸福感、快乐感和追求生活质量等积极正面的心理现象却被长期忽略了。这种情况易让大学生对号入座,把许多消极的负面的心理问题自动联系到自己身上,并因此产生紧张、焦虑和回避情绪。而学生一旦养成盯着自身消极面而忽略自身积极面的思维定势,就会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心理健康标准之下,从而无法发掘自己的潜能。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根据我国的国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立不应局限于高校内零散的心理机构,而是要分层次建设网络型的机构。首先,要建设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我国的高等院校以心理咨询室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建议高校的心理咨询室为老师配备专门编制,使其工作真正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和工作范畴之内。其次,要建设地区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由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成,在该联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这是对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促进和完善。再次,要建设全国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④。从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发展出面向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对全国同性质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引导信息交流。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队伍

目前,我国短期内很难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存的人力资源队伍,统筹配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首先,高校领导班子中间要有人专门负责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预警,制定出一条科学完整且操作性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给其安排编制。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若指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在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之前,尽己所能予以化解和解决,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则要将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专职人员,并协助其解决。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等院校的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的成熟可在教师的推动下实现自我管理。我们要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等此类学生组织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和反馈信息。

(三)发展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针对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要想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就必须发展出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进行个别学生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专家咨询,展开心理健康普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宣传媒体、第二课堂活动及加强网络咨询等⑤。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网络全面覆盖的情况下,高校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同时,一定要主动占领互联网的重要阵地。资料显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网站访问量普遍很低,访问量小。这说明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预期严重不符。故高校要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负责网络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登录热门社交网站,如百度贴吧、新浪微博、腾讯QQ和微信等,以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扩大教育成效,高校要建立健全一个党政齐抓、教学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骨干主体作用的科学体系,发展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且身心和谐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唐甜甜 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注释:

①郑淑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的现状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99-100.

②魏玮.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165-165.

③金佳,栾志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与展望[J].教育界,2015(24):57-57,61.

④杨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途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6):42.

⑤陈明龙,陈庆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