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时间:2022-04-14 08:33:22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维护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本文针对当代学生最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出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及基本思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走向社会以后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教育;健康心理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期望值的逐步提高、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承受着比以往的几代人更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着曾被人称作“抱大的一代”的独生子女,由此产生了诸如自负、偏执、逆反、抑郁、冷漠等等种种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近年来中学生伤人、自伤、自杀的恶性事件屡见报端,这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解决此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个人知识技能的发展,也包括个人人格的健康成长。在此当中,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当代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人所具有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学生心理状况
21世纪的青少年由于受到经济增长冲击面临着严重的心理疾病,正在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今世界有将近1/3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近的一次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有高达13.9%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一线城市40%的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于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造成冲击,以此形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种种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呈现出来。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冲击,同时也给稚嫩的心灵带来几代人给予的压力,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几种心理的碰撞,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孩子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信心的缺失
由于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理想中的自我,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孩子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按着有些家长和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积极评价少,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结果是会因一次考试失败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怀疑自己的智商不如别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其他能力也不如别人,觉得走上社会也是不能生存,产生极度自卑的心理,进而影响其行为,可能做出不利于社会、他人和自己家庭的事情。
(二)人际关系不和谐
由于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常受到家长和老师赞扬,加之现在家庭独生子占大多数,因此家中的大人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在自我意识中总是觉得自己是“太子”、是“千金”,人际交往能力弱,以自我为中心,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不善于甚至不会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经常在班级的管理中会有学生向我倾诉:“老师,我真不知道怎样与同学相处,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时间安排就是“家——学校”,两点一线,“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电脑前玩电脑”,把自己封闭在网络的世界中,只会在网络上与别人交流,在现实中,真实的世界中不会和别人交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真实的人际关系,以致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我总是不能加入同学们的谈话中”,“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会感到特别孤独、寂寞,没有人可以交流感情”,到最后“觉得世界中只有一个人”。因此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觉得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失去生活的勇气,也有的学生因嫉妒同学而导致和同学的关系紧张。
(三)只会学习,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
当今社会由于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学校课业任务繁重,使学生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面临中考的学生当中尤其明显。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管理班级时有不少学生倾诉“想到面对又无法摆脱的压力,真实感觉窒息”,“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不能考入理想中的学府,真是无法面对亲戚朋友”,“我觉得学习已经尽全力了,但是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没有勇气再继续学习下去了”,“我是拼着全力考进现在的学校的,下面的学习不知道如何才能再进步一点,前途一片迷茫”,“有时真想离开这个烦恼的世界”,于是内心中产生挫折感,特别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意、悲观,对别人的的言行特别的敏感,而且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四)早恋问题的困扰
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以及中学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身边的异性的不断了解,导致“互有好感”,甚至觉得“爱情来了,”在我从事班主任的管理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总是希望看到他(她),看到又紧张的不行”“总想着他(她)在干什么,喜欢吃什么”“希望和他(她)有个浪漫的邂逅”等,由此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每天胡思乱想,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不是这个年龄应该进入的世界,产生心理冲突,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尤其又不敢和别人分享,所以使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彷徨中。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对策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那些所谓的“差生”才是最让老师担心的,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班里的优生和中等生一般都比较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且有很强的自制力,比较在意在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心目中的印象,因此他们很少犯错;即使偶尔违反纪律,后果也不会很严重,老师也不会大动肝火,觉得“人无完人”,不会有太大的惩罚措施。而那些相对而言的“差生”,因为成绩比较低,又总是违反班级的纪律,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这种情绪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学习没了动力,就经常逃课、迟到、上课睡觉,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习成绩会更下降,到后来,想学也跟不上,也学不会了,在班主任的心里和眼里,也是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他们犯错,等待他们的可能就不是和风细雨的开导,而是老师愤怒,让老师有种无力的感觉进而漠视他。所以,大部分班主任遇到学生上述的情况,便会通知家长来到学校,和家长沟通,陈述孩子所犯的错误,想和家长一起解决,但是孩子犯错误也不是一次两次,通常都会表现无所谓,可能有的学生连家长也会顶撞,老师就会在此情况下,让父母把孩子领回家。如果我们试着换一种教育方法,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以前会开班会,在班会上反复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花费很多时间,也收集了大量的文章资料,或者利用课本故事,利用讲事例,表演节目,并制订许多规章制度;也经常找学生谈话,耳提面命,用心良苦,可是到最后,还是觉得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学生不能直接理解用语言阐述的相对于他们而言比较深奥的道理,因此不能在内心中接受。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讲道理要掌握方法,要通过情真意切的生活故事,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状况,创造一种与学生心理上能够形成共鸣的情境与气氛,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经历由人及己,进而能够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最好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来讲道理,有的放矢。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醒悟过来。
(二)导之以行,约束其心
人是环境中的人,是社会中的人。因此,学生会受到所生活的大环境影响,我们要尽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学习和生活的社会环境,给学生一个理想信念,他们会做的更好,甚至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一定要给学生们一个展现和实现梦想的机会。从人的心理发展的固有规律来看,从一个学生的求学路程来看,初中到高中是一个飞跃式的发展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正确的指导,可能会成就一个学生考入一个理想的学府,走上自己希冀的道路。因此,引导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引入情景,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动之以情,发其深思
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学生本身都有一个向善的心,但是他们的人格还没有形成,正是养成的阶段,但是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正处于一个性格形成期,而且还面对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面临诸多的诱惑,他们又有一个探索世界的心,因此避免不了常犯错误。但是,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一旦触及了他们的灵魂深处,学生们一定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走上正确的道路,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对一个老师而言,一生的教育事业会面对很多的学生问题,而且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在教育的同时,还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需要随时随地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时时加以引导。要求班主任处处留意,每天都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况,抱有一种爱心和宽容。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要点,只要做好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才不愧于三尺讲台。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应当成为每一个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纳入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中,这是历史赋予班主任的使命。
作者:黄立君 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
- 上一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 下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