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04 09:21:43

导语: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部门,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而体育锻炼最能培养一个人刻苦、勇敢、顽强的意志力和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因此,体育教学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那么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这种教育呢?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期阶段,中学生心理逐渐成熟,但却不完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比成年人弱。因此,学生对失败挫折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的承受力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1.自主合作并从,确定授课目标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欣赏能力、判断能力,来品尝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要符合学生自身的需要。并且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生理和体质状况。如跳多高、跑多快、完成多少次练习以及选择同伴对抗练习等,必须要区别对待。2.面向全体学生,启发诱导并进。健康的心理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等。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任性、骄气、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因此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去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3.组织形式多样比赛,培养奋发向上精神。体育比赛是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最吸引人的组织手段之一。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广播操表演赛,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接力赛跑等。在短跑或者中长跑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让相当水平的学生一起比赛,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

二、加强体育锻炼,挖掘中学生心理健康训练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来自主观方面,主要是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碍;有的来自客观方面。平时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每个班里都会有心理脆弱、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孩子。对于这类中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需要在开展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进行强化练习。1.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同学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可以帮助其慢慢地改变孤僻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克服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2.对于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同学,那就应多参加下棋、慢跑、长距离步行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学生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以改善。3.对于不够果敢,处事犹豫不决的同学,要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跨栏、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都将延误良机,长期锻炼能帮助你增强果断的个性特征。4.注重女生,安排克服害羞的心理练习。例如跑步时不愿意脱外衣、跑快跑慢了怕同学笑、体操动作不敢做等,强化融洽男女生关系。5.对于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过度紧张而导致失常的人,就应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因为赛场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学习带来益处。当然,对极个别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心理医生的治疗,学校毕竟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健康成长的地方。

三、加强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1.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如自信心不足、恐惧症、抑郁症等,国外在对抑郁症进行心理治疗时,常布置家庭辅助治疗,让患者多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因为参加体育运动对心理障碍具有治疗效果。2.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在体育活动中,竞争和合作是交替或同时出现,表现出了竞争与合作的特点。竞争与合作对于培养中学生勇于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树立团结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全的个性起到积极作用。3.体育锻炼可降低应急反应水平,体育锻炼具有减轻学生的应急反应及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使学生一下子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智力和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快速恢复;良好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还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思维反映和想象能力,从而为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身体活动的优势,加强中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项目都是学生所喜欢的和符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投入到活动中来,才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中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因此,体育教师应当注意群体与个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作者:鲁光波 单位:张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