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3篇
时间:2022-08-31 09:59:35
导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高职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堪忧。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因为升学过程中的种种主客观原因,可以说各怀着不同的情绪来到大学。他们有的人踌躇满志,希望自己即便出身不高,也能将来一展身手;但大多的高职在校生是失望的、迷茫的。从有关资料统计来看,我国有20~25%的高职在校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他们总体表现为,相对于同龄大学生,更加焦虑、自卑。在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6389名学生的实际测试中,715人有严重失眠现象,581人有重度自卑情况,更有127人有轻生倾向。高职院校的学生背负高考失败的压力,心理落差相当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社会普遍不认可,就业门槛越抬越高,让他们很难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自暴自弃、逆反心理加剧的现象,从而无法处理好个人与学业的关系、无法处理自身的抑郁和焦虑,出现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甚至人格障碍。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并使高职院校能为国家输送更多全面而优秀的专业人才。
2.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重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活动取得实效,必需对活动高度重视。然而,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却并没有积极地寻求解决,也没有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展开上予以重视。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无非就是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心理教育的宣讲活动,向学生普及这些心理知识,帮助他们缓解内心压力,树立正确看待事情的角度,不过多解读事件本身对心理的作用。也有高职院校,旨在展开心理咨询,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指导。但各高职院校均对这些顾此失彼,并没能很好地权衡二者。并且,即使是宣传的活动,也大多流于形式,而不具备实际的效果;即便是心理咨询服务的展开,也并没有向学生提高专业化水平过硬的心理指导教师。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有直接影响的,活动展开的不全面、不深入,自然是无法受益于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效的策略
1.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展开需深入。在社会的转型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还不能深入人心,在人们心中,心理障碍仿佛仍是洪水猛兽,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活动不能取得高实效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正确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而优秀的人才。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系需层次分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将来的职业化、社会化为归宿,其目标体系从低到高主要有三个层次,只有层次分明,有的放矢,才能获得高效的活动成果。第一层次为防治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旨在维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在他们面对社会改革的背景下,在人生的过渡阶段,能得到适时的心理干预,以纠正不良的心理倾向。第二层次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在这个层次中,高职院校应当开展相关活动,深入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学会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遇到学业、恋爱、交友、就业等一系列生活挫折并产生了心理困扰时,及时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应对心理障碍的能力。第三层次,即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最终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个体能适应生存的环境,适应社会,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达到全面充分地发展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效的具体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深入、有针对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展开有很多年,但流于形式较多。要取得实效、高效,还需要高职院校与举办单位能深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生机的、悉心钻研的,给学生以丰富的、有趣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为载体,享受活动,受益于活动。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所不同,这时可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从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恋爱、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有浅入深地进行培养。例如,一年级新生可重点放在学业、人际交往方面,二年级可在恋爱、社会活动方面,三年级则重在就业指导,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具有生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陈出新,让学生真正通过活动健康成长、发展起来。
2.建设班级文化,关爱每个学生。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疏导学生心理,最好还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类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家的温馨。例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办班级晚会,不定期举行心理团体辅导、心理讨论等。教师应多关注到班级里学生的言谈举止,留意学生的情绪起伏。尤其是贫困生、单亲生、残疾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教师应格外留心,平时多给以关爱,及时对这些学生出现的反常心理现象进行干预和指导,以保证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取决于对学生心理状态的高度关注,要加大活动展开力度,突出活动目标的层次,突出强调活动的内容,对组织者专业水平的严格要求。如此,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受益于学生,同时也受益于学校,进而受益于社会。
作者:任革新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越来越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来说,高职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通过中学的学习,而后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可以说正处在一个专业学科的学习阶段,但从社会所需知识来说,他们的专业技能远没有成熟。[1]需要通过再学习,逐步转化为社会人。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概率也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而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1.心理适应能力较差,需要较长时间方可适应新的大学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障碍;3.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对前途存在焦虑;4.思想活跃,存在着过度依赖网络和手机的现象。
二、新时期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学校、院系、心理社团三级模式。学校层面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教师组成,策划和统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院系层面主要由院系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和各班心理委员等组成,主要工作包括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疏导,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学生心理社团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团体,面向全校学生,招募一批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素质的学生骨干分子,主要工作是开展各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三级模式中,心理社团的作用尤显突出,方式灵活,可以多渠道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三、高职院校心理社团的特点
心理社团是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会因特殊的场合及大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启发,而使他们消除或削弱防范和戒备心理,打消顾虑,达到共同探讨、相互启迪、互帮互助的促进作用。第一,大学生心理社团和其他形式的学生社团一样,都是为了促进了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第一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通过社团开展的活动使课堂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够较好地结合,既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学中有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第二,大学生心理社团实现了与专业性的咨询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优化。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力量薄弱,很难兼顾到每个个体,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社团的学生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每天都要与同学朝夕相处,相近的价值观念、人生体验,共同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关注相同的社会问题等特点,可以经由他们第一时间发现,并提供帮助或帮助寻求专业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并防患于未然。第三,大学生心理社团依托专业指导,充分发挥“助人自助”的能力。学校为心理社团配备心理学专业的指导老师。需要经常对心理社团成员进行培训,尤其是骨干的学习和培训,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团体辅导、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基本技术应用。同时,对心理社团的学生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合理规划,提高学生策划、组织、开展心理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形式,举办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创办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品牌活动。
四、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心理社团多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网站,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也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通过网站,学生们可以了解学校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心理社团开展的活动动态等。定期出版心理健康刊物,每月一期,向同学们介绍和普及心理学常识,及时反映学生心理教育动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教学区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广泛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健康环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富有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运动会、心理交流会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活动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丰富学生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校和谐的进步。这些事项繁琐而必要,费时又费力,它们的更新和维护主要是由心理社团来完成的。
(二)专业教师辅助性指导
心理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相反若仅由院团委统一管理,在专业上可能无法给予及时的支持,有时可能因为繁琐的手续而导致工作开展的滞后,甚至影响到工作的效果。但专业教师并不是社团的领导者,仅仅充当着顾问的角色。在专业上提供技术支撑,定期组织心理社团学生学习和培训,较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有条件者可以带领社团学生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汲取他校的长处和经验,并运用到实际过程当中。在实际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干,不再大包大揽,退居二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只有在必要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并让其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都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与分享的快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
(三)社团成员互助式引导
在各种各样活动中及日常的接触中,身边人的性格特点、认知模式等就像是一面面镜子,会暴露出学生群体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这种相似性,也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们更愿意在这种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谈论自己的心理困惑,主动寻求帮助。心理社团活动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的一种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方式。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能够帮助学生调试不良心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成员在活动中能够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以致用,可以及时发现并帮助其他同学排除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由于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敏感的发现心理异常情况,建议需要帮助的同学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五、结束语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其心理健康教育在采取多种手段并用的同时,也应积极地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陈曼 韦雪华 邓士婷 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工作,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反思,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威 单位: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 上一篇:中秋节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 下一篇:“中秋节”期间道路交通安保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