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10 09:22:19
导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改变政府管理模式,建立网络文化的管理体系
承担社会稳定和发展任务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那么对网络文化进行规划和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协调网络社会的各种关系,确保网络健康发展的任务同样也需要国家来承担。作为国家执行主体的政府,应该通过相关的监管部门对网络进行行政管理,并积极参与到网络的基础建设和管理中去。这些年频频发生的网络事件证明,很多网络问题可以解决在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这个层面的,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服务供应商的有效规制和管理。政府应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合法性监督。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做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证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网络化立法工作,完善网络空间的法律体系
网络信息具有自由开放性、高速传播性、身份隐藏性等特点。目前,由于信息管理技术的不足,虚拟性使得身份验证较为困难,从而网络犯罪容易发生。网络问题在网络信息社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此高调提出要依法治国,网络空间同样如此。因此,依法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积极对网络文化进行引导、监督、规范、惩戒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顺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严格执法,预防和严惩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安全文化环境。
二、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转变观念,利用网络的积极力量
快速的网络传播技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围,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面对网络无法抵挡的影响力,我们要转变观念,消除传统的思维模式,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网络。发掘出网络的优点,从而正确利用,有效引导,要看到网络在学校心理健教育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网络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网络上建立主流文化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
随着网络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用什么思想指导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如何教育广大网民,特别是教育年轻大学生的百年大计,也关系到我国是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其表述精简为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用更加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引领网络社会思潮,能够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当西方文化通过网络蜂拥而至时,只要我们坚守思想文化阵地,自觉担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责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网上传播,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多,迫切需要进一步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把知识信息带给大学生的同时,网络中的消极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教育具有很多优势,比如网络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等等,可以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得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便利性和吸引力。
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目前通过百度检索能够查询到我国的心理健康网站有很多。这些网站的设立,能够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然而,这些网站涉及面广,针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结构的群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业研究的并不多。好在现在大学开始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网上开通了心理教育渠道,深受学生欢迎。因此高校应建立制度健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在内容构建上应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要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网站内容。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的需求上,不同年级有不同特点,一、二年级大学生希望得到学习、交往、恋爱、适应等方面的指导,三、四年级大学生希望得到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指南。因此,在网站栏目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院校、不同时期安排不同的内容,并及时更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提高点击率和利用率。
2.设置网络心理测评体系,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和设立档案
有些大学生意志力薄弱,沉溺于网络,混淆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从而危害身心健康。设置网络心理测评体系,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就可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能够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点,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规律,通过这些调查数据和资料,可以做到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学校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通过网上心理档案,对“重点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专业分析,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心理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心理档案的内容设计要有针对性,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其内容应包含学生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早期教育情况、既往病史、人格特质、情绪状态、各种心理测验及诊断结果,最后还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包含这些比较全面的信息,说明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历史记载。这样详尽的记录可以让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自我个性优劣,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3.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方式,而是在虚拟空间里,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网络环境下的“网民”群体的心理问题。当然,不管是网络心理咨询,还是传统的心理咨询,针对的都是有心理问题、情绪困惑,并期望得到帮助的学生。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学会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在线,跟这些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交流。由于没有了面对面的压力,那些比较腼腆的同学倾诉起来更容易一些,从而更好、更快地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如今我们在互联网上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如QQ、博客、BBS、微博、微信等新型交互技术的应用,网络心理咨询的效果得到大大提高。例如建立专线QQ,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申请心理咨询的专用QQ,利用专线QQ进行个性辅导。由于QQ聊天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学生使用QQ聊天自然说出真话,吐露真情,甚至可以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等。同时,利用网络咨询的方式可以收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这在很大限度上弥补了传统心理咨询的不足。利用BBS讨论区进行群体性心理辅导。由于BBS传播方式是匿名的,针对热点问题或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主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以健康的心态、清晰的观点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地沟通和交流,提升心理沟通能力,充分发挥群体中相互的积极影响。
三、利用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认识学校教育的根本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解,校园是可以培育人才,唤醒灵魂的平台。对学校来讲,不重视教育教学,不注重培养人的灵魂和素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校。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校园要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增强文化的魅力,减弱校园的商业化气息,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校园,才能真正继承优秀文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新形势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是否表示教师在教育中不再占主导地位?其实不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能够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教师要“学会运用网络技术,具备能够熟练掌握利用教学设计原理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并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的能力,使自己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并能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优势,在丰富的网络社会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另外,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可通过各种形式,招聘既有深厚专业心理知识,又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使得虚拟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有专业性,令人信服,又有时代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为虚拟空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引导队伍保障。
(三)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校园文化氛围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人格的养成影响十分重大。在营造良好健康的学校氛围中,应做到“四位一体”,即校园、宿舍、社团和班级要相互配合,相互统一。“学校的潜环境具有一种同化力,能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熏陶;它具有一种促进力,能使大学生积极进取、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并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空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文化和谐的空间。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更要真正付诸行动。不要谈网色变,而是要顺应网络文化发展潮流,真正认识到网络的正能量,并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真正贯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寻找和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创新。
作者:司慧积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上一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 下一篇: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