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8 11:04:49
导语:高校特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是当前社会中广泛流传着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导向,经济指标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而道德文化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总是不像经济指标那么真实有力。拜金主义思想泛滥,而社会道德在滑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钱的人被更多的人羡慕和崇拜,受人礼遇;而穷人则在“势利眼”的人那里收获了很多的歧视、嘲笑,不受待见。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特殊贫困生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二)受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高校教育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没有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不适当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会造成特殊贫困生不健康的心理。由于特殊贫困生家庭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多倾向于简单、粗暴的传统教养方式,因此使子女形成敏感偏执、焦虑易怒、自卑抑郁、多疑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造成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困难。家庭环境、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等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
二、加强高校特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完善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的经济资助体系
高校要以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勤工俭学为重要手段,奖学金为激励机制,减免补助为重要补充的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同步进行,鼓励特殊贫困学生积极面对逆境,通过自身的健康成长、学业进步、能力提升活的相应的资助,对鼓励和引导性质的资助工作合理就能解决他们的经济之忧,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建立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的经济资助体系不仅是解决特殊贫困学生入学和生活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高校多层次的心理健康培训体系建设
心理学家班杜拉说:“人生来只有少数行为模式。这种显著的可塑性高度需要继续掌握新的胜任能力,实现他们终身变化着的需要。”因此在应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高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原则,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面了解自己,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培训。高校在日常事务管理中,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同时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注重其对咨询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另外,学校可以经常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比如个别询问、团体辅导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
(三)加强高校和特殊贫困学生家庭的联系
大一新生在入校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如果又没有充分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话,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极易诱发心理障碍。学校要进行新生心理普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每年新生入学时要开展新生心理普查,要求学生详细填写个人档案,使学校全面掌握学生相关信息。针对特殊贫困学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及时疏导,比如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对于特殊贫困生家长,学生辅导员要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必要时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改变学生父母的不合理的观念和教养方式,做好危机因素的预防工作。
(四)鼓励特殊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实践
对于实践问题,学校可以在校内为学生挖掘勤工俭学机会,并积极寻求外界助学资源和渠道,在保证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减轻经济负担。(五)营造和谐健康校园环境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创建平安和谐校园,首要工作是营造和谐健康校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理念,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以及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人辅导。总之,了解特殊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促进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健康成长的基础,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
作者:王敬双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上一篇:学生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下一篇:新居民公平教育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