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时间:2022-07-03 09:48:27
导语:谈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须加强中职生心理活动的考察,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正常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为智力正常、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有健全的个性特征、有自信心等。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分析我校中职生的心理活动行为,归纳如下:
第一,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较弱。中职生所处的年龄层次是情绪情感世界丰富且具有朝气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没有明显求知欲。虽不再有升学等压力,但面对即将走入社会,角色迅速转变的现实,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因而对未来感到茫然,导致学生情绪情感容易不稳定,自我调节和心理承受力差,易走极端,遇到挫折就产生打架,离家出走,退学甚至轻生等过激行为。
第二,自卑与自信心缺乏。中职生大多数是升学考试不利或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往往从小到大接受的负面评价如批评较多,因而学生群体中往往容易滋生自卑心理,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丧失学习的动力。
第三,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定位偏差。我校学生大都在14-17岁年龄段,但衣着打扮日益趋向成人化,说话方式表现社会化,早恋现象也不少见。这是知识水平和经历不足以正确引导学生正常地过渡到社会人角色所引起的的角色定位偏差,即学生的外表大于实际年龄,学生的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第四,个性行为的极端表现。个性是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不少中职生在学习上不能获得自豪感,转而期望在其他方面赢得注意力与关注,如奇装异服,抽烟,打架,课堂上捣乱等行为,使自己成为焦点。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校中职生心理行为的实际表现。如何完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认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是社会的责任。社会上对中职生的认可度和评价需积极改善,不应将中职生标记为差学生、坏学生,抵制职业技术学校是打工学校等负面舆论,使原本自信心极差的中职学生重获自信。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对高水平职业工人极度缺乏的现状,深入宣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正面理念。其次,是家庭的责任。中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五类人群: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学习困难;三是习惯不良;四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五是单亲家庭。所以家庭在这个环节至关重要,父母平时要积极多途径与孩子交流关心,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最重要环节,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在不同领域发挥或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回自信心;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给学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或讲座,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正确定位自己角色;教师也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帮助学生渡过学生生涯到社会生涯的转折点。综上所述,中职教育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灵活地自我调整,更能独立思维。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
- 上一篇:工业设计类教学实践研讨
- 下一篇:制鞋业职业危害问题调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