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学生毕业心理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6-13 06:56:00
导语:女医学生毕业心理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的日渐深入,医学生的就业环境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传统就业岗位日趋饱和,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关注显著提高,也大大拓宽了医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方向。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医学生传统的职业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就业压力也在无形中不断增加。大学时期是人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当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与引发心理问题。由于社会上仍然把学医看作较适合女性选择的稳定职业,因此目前医学院校的生源中,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女医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正在成为医学院校就业的主流问题[2]。因此本文选取本科女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把握本科女医学生毕业前夕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提出可行对策,以缓解女医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引导她们正视自己,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
1本科女医学生毕业前夕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1焦虑心理
由于女性在生理方面与男生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就业后很快就会面临结婚生育、照顾家庭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因此,绝大多数女医学生临近毕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考研还是工作?是否回生源地工作,是否能顺利就业,能否找到理想单位等,其中考研还是就业的矛盾最具普遍性。女医学生上述的焦虑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就有可能向病态发展,表现出情绪紧张、身心疲倦、失眠等症状,不仅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的生活、学习等,还妨碍了考研、就业的正常进行。
1.2落差心理
女医学生作为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主要群体,无论是从入学成绩考察,还是从在校的努力程度来说,女医学生都称得上是医药院校的精英群体。然而由于受其生理特点限制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女医学生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有其不利的一面。一方面,在培养高级研究型医学人才这一传统医学职业定位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医学生在考研、读博的漫漫长路上艰难行走,然而高学历也有可能造成女医学生婚恋难;另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需要为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费用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即在同等情况下女性毕业生将来的工作成本比男性毕业生大,这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相对不愿招收女医学生的重要原因[3]。上述两方面的压力凝聚起来,常常使很多女医学生心理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感,对学业和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
2对策
2.1加强毕业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心理调节能力
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抓住女医学生培养这一主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成才规律,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突出女性特色。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从新生入校时就应针对女医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帮助女医学生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主动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加强对女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其克服就业择业的不良心理影响,提高她们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转变观念,更新职业定位
有专家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求职方面有四大优势:语言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忍耐能力。当前,随着我国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社区和农村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女性医学本科生从事一般的医疗、护理、营销、保险、企划、保健、管理等广义的服务行业工作还是有其优势所在的。从实际社会需求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社区医院的蓬勃发展使得医疗事业也不完全只需要高学历的医学人才。高等医药院校应及时更新学生的职业定位观念,拓宽女医学生就业观念,将其培养目标定位在服务行业,就可使原本处于求职劣势的女性医学生发挥她们的自身性别优势,从而促进多数女性医学生结束本科学习阶段后迅速就业。
3结语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女医学生作为医学院校的主要群体,学校应根据她们的心理特点,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出发,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她们处理毕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 上一篇:谈论民用建筑混凝土质量
- 下一篇:曹操在历史与文艺作品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