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事件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2-05-13 10:14:00
导语:负性事件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所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均与其成长过程中的负性事件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那么这些负性事件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呢?负性事件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其负性情绪的产生,并伴随其成长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的心理事件或创伤体验。伴随的情绪体验有,恐惧、焦虑、羞惭或身体疼痛等,包括躯体虐待、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不良环境等,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或更准确地说创伤性的记忆,犹如进入身体中的异物,在很长时间内继续被看做仍然起作用的动因。这里没有划分负性事件的程度,事实上影响的程度也是很有意义的,但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多探讨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负性事件,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在一个真空中进行的,理论上讲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只有有能力解决自己问题的人或调整自己的人,某个时间段不会有爆发,对于负性事件概念的提出,是便于在心理分析过程中准确的找到症结。负性事件的影响可以用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来诠释,客体关系涉及到一种关系的内部和外部世界。涉及的是当事人作为主体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物。客体关系的探讨,通常集中于儿童与母亲的早期关系,集中于这种早期关系怎样塑造儿童的内部心理世界和以后的成人关系。而事件的发生是建立、推动或改变心理状态的条件。
负性事件另一判断标准或定义是伴随情绪化的体现,事件发生给主体带来的负性情绪,如,伤心、难过、痛苦、消极、愤怒、忧虑、郁闷、恐惧等。该事件为负性事件。例如,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父亲的暴打。而在大学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前其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已经形成,有些可以很好地过渡或适应,这得益于主体之前客体关系的兼容性、弹性及适应性。有些则不能,存在很大的障碍,他们的客体关系在新的环境中受到严重的挑战,咨询的过程是调整和领悟的过程,客体关系提示过去内心的遗迹,而过去的那些关系,塑造着一个人现在与他人的互动模式。此时的咨询重点在于负性事件的陈述,在记忆里挖掘事件发生对于主体情绪的影响,通过事件的发生及影响洞察关系的变化与建立。任何事件的发生对于当事人来说都会有相应的情绪反应。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关注的早期母婴关系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性或关键性固然重要,但研究者克莱因是以婴儿为对象研究这种关系,而在大学里,我们咨询师对于婴儿时期的关注无法入手。我们仅能从来访者的回忆中提取材料,而大多数来访者的记忆仅限于儿童期。负性情绪为什么会演变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呢?这是因为人的自我意识对客观环境具体事物的认知必须用抽象的方法把具体的客体事物变换成虚幻的意象然后再加以利用,心理意象不同于随时变化的现实事物,它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在人的心中,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固着性连结,从而使人陷入到某种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因其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自如的变换生活角色,脱离现实生活,于是障碍发生了,疾病发生了。
人的自我意识是很容易与特定的心理意想发生固着性连结的,因此,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很容易发生的。我们切不能因为负性情绪有时会让人奋进(这在心理学中叫“升华”)而喜欢它、纵容它,否则你便是无知,不仅会自误,而且还会误人。客体关系理论,研究早期心理结构的形成和不同(内部的自我意象和他人或客体的意象),以及这些内部结构怎样在人与人之间的状态下被显示出来,这些理论集中在留在“过去印迹”的早期生活的关系上。而“过去印迹”总是伴随着事件的发生,这里的“过去印迹”包涵的事件不仅只有负性事件,但我们要思考的却只是负性事件。
在后面的篇幅里我们会提到负性事件。小A,男,20岁,社交障碍,他清晰地记得7岁的时候,看爸爸妈妈与邻居在讲话,自己也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很不适时宜地插话了,被爸爸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还说了一句话“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小A至今都记得当时的场景,委屈、恐惧的情绪内化在客体关系之中,以后小A不光不跟成年大人交流,就是与同年的伙伴也有了交流障碍,直到现在进入大学。就这件事情来看,已经深深影响到小A的整个心理,父亲粗暴地打骂孩子,在父母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在小A看来自己最亲近的父母的情绪会在他无法预测的情景中爆发,就因为自己插话,就因为自己想表达,想说话,想跟别人说话,小A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经常会浮现这个情绪。小B,男,19岁,中学的时候寄宿在学校,不幸染上了一种皮肤病,回家告诉父亲,父亲误认为是小B在外面乱搞,狠狠地揍了一顿,小B出逃,在恐惧、担心、委屈和不解中度过一段时间,心理留下沉重的阴影。
小C,女,23岁,毕业班的学生,仇恨自己的父亲,就在14岁那年,因做错事情,被父亲抓住头发痛打,与父亲关系恶化,不敢谈恋爱,不愿意毕业,长时间呆在宿舍,只要一想起父亲,仇恨情绪就溢于言表,久久不能消除心中留下的伤痕。就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涵各种关系,心理上客体关系也是关系的一种。并且对人的影响是如此的深刻,在心理层面伴随人的一生。
负性事件对于对于学生可能引发心理动力机制的防御性分裂,结果导致身份认同的混论及自我意识的结构性分裂,从而产生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失调。负性事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是重大的,在咨询中对于负性事件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因有所了解和领悟,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通过分析获得自知力,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能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地解除精神症状,促进自我的人格发展和成熟。
- 上一篇:市政办工业结构调整意见
- 下一篇:蔬菜办全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