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中心理学应用
时间:2022-04-20 09:43:00
导语:教育活动中心理学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在今天,心理学被称为最为普遍的应用学科之一,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而且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学生的教育中,改善传统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教师成了心理学在教育应用中的实现者与创新者。现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逐渐转向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的探讨,也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人们高度关注教材、教法改革研究特别是关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手段的改进,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性的学习成了现代教育活动的主题。
二、如何面对问题学生
实践证明,“行为强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当然,一般说来,没有适用于任何类型厌学旷课学生的矫治策略。所以,必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综合分析与判断,据此研究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策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兴趣结构不同,就应具体对待。教师应仔细分析这些学生的“兴趣点”,并积极引导他们将其良好的兴趣迁移到各科学习上来。得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行为,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家长的配合。旷课虽然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受到挫折,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的反应,但旷课的症状往往是从家庭里反映出来。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会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到心情舒畅,也才能使他们对学校生活有依恋,乐意在学校学习,从而避免厌学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此外,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行为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救心工程”,需要我们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不能太性急。要通过指导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自己有所觉察和省悟。一旦学生自己认识了、觉醒了,他们就会自觉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主动来校上课。教师也不能回避实质性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寻找途径,帮助学生解决不良学习行为的问题。
三、如何将心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应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以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 上一篇:贸易业经营户清查指导方案
- 下一篇:发改局纠风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