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时间:2022-09-29 11:45:00
导语:透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心理健康,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心理问题和冲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可见,健康既包括长期以来为人们更多关注的生理健康,也包括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求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感情、意志、人格、行为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具体到当代大学生可以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一是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三是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四是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五是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六是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七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大学常常被形容为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作为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大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容易表现为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具体如下:(1)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未上大学前,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备受学校和同学的关注,因而往往表现为比较自负要强,自尊心强,而大学把这些“佼佼者”聚集到了一起,每个人都发光闪亮,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光芒不再独一无二,于是注目消失了,优越感也随之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等于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偏面的观念,但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的压力更是令人担心。(3)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完全靠自己课外自习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导致课业的落后,从而使原本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性器官的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
4.自我定位的迷惑。大学生在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的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通过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统计显示,心理健康客观方面的原因有58%,主观方面的原因有42%,客观方面主要表现有:(1)在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内容发生了改变。与中学相比,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了上大学有工作,几年都是学习高考课程,有老师的辅导,自己努力就会有较好的成绩,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顶级人才,并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更是难以适应这种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的变化。部分的学生有住校经历,但少部分学生没有校经历,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但进入大学,宿舍成了主要生活区,日常生活都要自理,平时习惯依靠于父母的人对这些事会很难,这种变化也会给精神上带来压力。(3)大学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感觉很陌生,难以沟通,会产生孤独感。(4)工作压力。大学生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少,社团活动多,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负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而且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缺乏工作主动性,社会经验不足,压力很大。
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2)恋爱受挫,大学生恋爱情况普遍;③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完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但现实并非这样,承受不了这种与理想的差距,容易焦虑甚至于精神崩溃。
三、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具体措施有:(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中忧难,还能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过程要注重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学校团队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增强集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心态。
- 上一篇:大学生台球室实习个人总结
- 下一篇:大学生英语家教实践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