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校人性化的细节管理与学生逆反心理

时间:2022-04-12 02:11:00

导语:透析校人性化的细节管理与学生逆反心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透析校人性化的细节管理与学生逆反心理

【论文摘要】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容易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消极、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细节管理措施,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人性化;细节管理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

最近一个时期来,“逆反心理”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无论是报章杂志。还是广播电视.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名词所使用的频率都很高。逆反心理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人们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见到商品广告出现“价廉物美”字眼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种商品的质量肯定是次的”;还有人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话就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什么是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比较规范的,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二)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成因

当代大学生比较常见的逆反心理,集中表现在:

1.对社会倡导、弘扬的先进人物及事迹持反对意见,作反面思考。有关调查证实,当报纸宣传的观点和读者不一致时,有22.3%的调查对象会“对报纸的宣传不予理睬”,同时,人们本能地注意那些符合于自己态度倾向的思想见解。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社会榜样及先进人物的事迹表现出不认同、不信任,要么把他们当成“傻子”,要么说他们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对身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同学肆意讽刺、挖苦,冷嘲热讽,对表现好的同学冠以“拍马屁”或“吃饱了撑的”等头衔,无端怀疑别人的动机,往往用社会上传播的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对正面宣传做反面思考。

2.对家长、教师的言行不理解不赞同。常听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性越来越不听话了”,故意“对着干”,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如果是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越不让干的越干。

3.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校规、校纪的消极抵抗。不配合管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对学校的学生手册、管理条例、行为规范不读不看,也不履行,违反后一问三不知,甚至对管理者连同内容产生怀疑,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恶语相向,拒不遵从。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反其道而行之”。

4.对不良行为的情绪认同。例如,一些不健康的、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艺作品、理论文章越是受批评,越是想看,怀着极大兴趣,想方设法要弄到手,去观看、查阅……一睹为快。再如,在一些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形成的原因:

1.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的迅速蔓延,校园网已经遍及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引进大批先进文化的同时,西方自由化思潮也开始在我国泛滥。特别是西方网络上的各种文化思潮、哲学思潮、政治思潮在大学校园内推波助澜,是大学生逆反心理迅速蔓延的外部条件。

2.现实社会中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经济运行中的某些失误和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例如贪污受贿、欺蒙诈骗等社会阴暗面,一时还难以根除,有些大学生对此不理解,甚至故意夸大其词、混淆视听,因此也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3.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1)由原来的中学、家庭变为大学环境。学生由课业繁重、父母管制、老师监督,被升学任务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中学生活,一下变为课程自由选择,没有硬性规定,课业相对较为轻松,且时间、生活可以自主料理的大学生活,就像刚飞出笼的小鸟,不受约束、不服管理,稍有不慎,极易激起逆反心理。

(2)人际关系改变。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人际关系的广度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由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家庭生活变为完全靠自己、人人平等的学校集体宿舍生活;由家庭成员为主或比较单纯的师生、生生关系变成较为复杂的师生、生生和社会关系,也容易产生不合群、不适应的心理反应。

4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现在的大学生90%以上为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在家养尊处优惯了,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几乎不能单独处理问题,严重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又不太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

5.独立意识的盲目增强以及自我认识的偏颇。

(1)独立意识是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摆脱他人监督、支配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拓展了自由空间、交际面和活动空间。急于在新的环境里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希望自己独立自强,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但因为大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心理上没有完全成熟,社会地位还未确立,其独立性表现往往具有非理智性和盲目性,表现出反抗权威,不愿遵循传统,总想标新立异。

(2)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时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对事情的理解和判断流于表面,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造成某种偏见、主观和武断,易出现自我否定、自卑;自负、盲目自大等倾向。

由此可见,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顺势偏激的思维习惯,逆反心理容易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消极、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

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那些因事业失败、人生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的考验有关。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利用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极端行动,及时地避免和调整他们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采取有效的、“人性化”的细节管理措施,适时引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一)“细节管理”的概念

概括说来,细节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细节(指那些攸关成败的、细小难观的关键环节、行为及态度);二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探究细节深层的含义,在一些看似普通的小细节中发现深藏的玄机。管理者的技能,也就在对细节的多次洞察和处理中成长起来。

人性化的细节管理是指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管理者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无论学校的配套设施、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还是提供的各项服务、住宿的环境因素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从学生成长、发展,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去考虑,妥善、细致地处理好管理学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力争把事情做到学生的心坎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实施细节管理的措施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把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作为组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组织成员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等,充分挖掘个人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既讲科学民主的严格管理,又讲充满情感的人性化管理。

学生的事无小事,做到真正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凡事多为学生考虑一些,事情不在大小,在于是否真心诚意,是否细致到位。如采取多种形式关心、服务于同学;要求每一位员工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利用多种渠道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推行人性化管理。

2.注重个性化教育。

“人具有遗传而来的本性,如惰性、趋利避害等本性;本性虽难移,但可以顺其自然,引导利用。”在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素养的培养之上,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个性,以亲和的态度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如发现不合群、自我中心、挑衅老师的人和事,千万不可简单粗暴地用漫骂、甚至体罚的手段。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冷静大度地处置,妥善解决好。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深刻理解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所必须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并成为每一位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学生成长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样也是一个合格学生和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公民的重要标准。

3.重新审视制度化管理。

“硬”的、“钢性”的管理有利于建立秩序,特别强调管理的有序性、有效性,重整齐划一,重步调一致,不容许学生有不同观点,不注重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忽视学生的感受,不注重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软”的、“人性化”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协同、和谐、个性张扬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学生的教育,我们自然应该多从正面去激励和引导。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制订管理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必须体现H{对每一个学生的充分的尊重,“还人以本来的价值与尊严”,因此,管理制度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在教师、管理者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充分考虑个人与集体、与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后,所做出的被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优化选择。所以这种管理制度一经产生,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抵触情绪,有效化解矛盾,取得被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和认同,使管理的目的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效减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使组织产生更大的效益,形成组织文化。“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就是力图在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链接点,并加以整合,实现“软硬”两种管理并用。

4.重视学生自我管理。

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重视和学生的交流。其一,建立各级社团组织,包括学生干部、班长、团支书、生活管理员、宿舍舍长、学生群众个体等形成一个扁平、透明的网络,使学生个体之间互相监督学习,自我约束个体的道德行为习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其二,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其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创建沟通、互动的平台,倾听学生的呼声,激发大家的热情.集思广益,齐抓共管,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5.以德治教,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以德治教既是高校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由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思想道德教育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历来强调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的领导干部首先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清正廉洁,以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和带头、表率作用;高校干部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关爱,少点冷漠;多些激励,少点责备;少用非人性手段去惩罚人,多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人,去影响人:要做为学生着想的大朋友,身体力行,用真情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形象去感染、激励学生,引导他们通过体验和践行,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学习中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特别是学会做人,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