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网络偷拍视频的网民心理

时间:2022-04-12 11:23:00

导语:透析网络偷拍视频的网民心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透析网络偷拍视频的网民心理

摘要本文在归类并整理有关网络偷拍视频的定义和类型的基础上,深八分析了网民观看网络偷拍视频的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

关键词网络偷拍视频网民心理窥私心理

“偷拍”这个词大量地运用在新闻采访领域,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重要报道(特别是负面报道)中,起到了不少积极作用。21世纪以来。数码电子类产品日益普及:手机的拍照与录像功能日臻成熟。数码相机体积缩小的同时功能不断增强,针孔式摄录机的成本逐渐降低,与此同时,随着Web2.0相关概念及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中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在这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偷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除了惯常狗仔队对于明星人物的偷拍,许多一般人物也成为了偷拍的对象,大街上的一个不雅举动,僻静处的一个亲密动作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热门点击。因此,有人喊出“我们正在遭遇一个全民乱拍的时代”。

一、网络偷拍视频的基本概念

1.网络偷拍视频的定义

“偷”在汉语字典中有“窃取;行动瞒着人;秘密、暗地里”等解释。而“拍”在汉语字典中有“摄影”的解释。那么,“偷拍”顾名思义就是“暗地里摄影”。在中国百科网上,“偷拍”是指不被对方或周围注意的情况下拍摄,未经事主同意,不论采用针孔摄影机、极长筒远摄相机、数码相机、手机还是其它手段。在百度百科的词条检索中,“偷拍”是指一种拍片方法,指在真实状况中拍摄真实的人物,而被摄影者并不知道有人在拍摄他们;是利用事先设置好的掩体或用特殊摄影机不让被摄对象发现的拍摄方法;是一种非正常的拍摄方式。

结合以上概念,笔者将网络偷拍视频定义为:未经当事人同意,在当事人未知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手段所拍摄的,并在网络上传播的视频。该定义包含三个关键点:一是未经当事人同意,二是当事人不知道,三是在网络上传播。该定义可以将冠以“偷拍”字眼的当事人自拍或友情拍摄的自制视频区别开来。

2.网络偷拍视频的分类

网络偷拍视频因为内容比较庞杂,因而,专门的视频类网站在对其进行分类时,往往也比较随意。比如土豆网的分类频道达13项之多,包括影视、播客、娱乐、汽车、财富、女性等等,对于网络中的大部分偷拍视频,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特定场所的偷拍视频

网络偷拍视频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场所的拍摄,热门场所一般具有隐秘性,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光明正大的曝露,多数民众对其,有窥视的欲望。除了个人的居身之所——家之外,厕所与试衣问往往是个人曝露身体隐私部分的公共场所,因此也成为偷拍的首选之地。此类视频特点是固定镜头、长时间拍摄。

(2)特定人物的偷拍视频

网络偷拍视频中另有大部分是关于人物的拍摄,可分为知名人士与普通民众,其中多数为女性。知名人士中的娱乐明星一直是偷拍视频的热门主角,比如2006年。香港歌手阿娇在试衣间被偷拍的事件。关于娱乐明星的偷拍视频,一般网络点击率都非常之高。除了娱乐记者外,普通人也乐此不疲。随着普通民众的加入,偷拍也将视角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的身上,女性特别是美女往往成为偷拍的主角,如“公交车上的美女”等网络偷拍视频。

(3)特定事件的偷拍视频

该类视频的拍摄往往与一件事情有关,可预测性较低,新颖性较强,偶然性较大,是网络偷拍视频中的新鲜血液。如“家边巷子小学生集体抽烟”等等。除了揭露一些社会丑态,此类视频中也不乏有一些积极向上的偷拍视频,如“一位美眉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另有一些有警示意义的视频,如“公交车上小偷偷窃手法全过程”。此类事件偷拍视频的特点是远距离调焦拍摄,能如实反映生活百态,因为通常事发偶然,因此,这类视频多用手机拍摄,画面清晰度比较低,但由于这类视频内容丰富,且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受到网民的关注。

二、网民对于偷拍视频的一般心理

一般心理就是网民行为的表层心理动力,多数是可见的,也是正常的,不隐晦复杂。这类心理是网民作为人类所具有的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常态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类心理:

1.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内驱力,它是指个体在遇到新鲜的事物或新的外界条件下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人们对新鲜的事物或现象有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它是行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好奇心是由外在的刺激而引起的·因而其强弱程度也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和复杂性相关。刺激越新奇越复杂,个体的好奇心理越强。

19世纪70年代的《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加特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充分显示出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猎奇心理。而网络偷拍视频正是触及平常生活所不能见到的领域,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野。好奇的本能促使网民观看网络偷拍视频。好奇心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影响面也很大,它只能是网民观看网络偷拍视频的最一般心理,也是部分网民用来对自身行为解释的最好借口。

2.娱乐心理

现代社会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给人们越来越大的压力,使得人们有极强的娱乐需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居于首位。由于娱乐需要的日益重要,现今的媒体多呈现一种娱乐化的趋势。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称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之死的物种。”当然,全面娱乐化值得我们警惕与重视,但是娱乐对人们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网络偷拍视频就包含了很多娱乐因素。如“偷拍湖边风骚的红衣女子”,该视频记录了红衣女子在湖边的怪异行为。充满了喜剧效果,然而这又是真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是喜剧演员的表演,就更显喜剧张力。

3.求知、探索的心理

求知、探索的心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希望知道更多,获得更多信息、知识,探索更多自然与社会未知领域的心理现象。求知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心理,是物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向,它可以帮助人们在获得足够多信息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和其他诸如心理文化等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信息、知识是四面八方的,同时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网民正是基于这种心理观看网络偷拍视频。

如“偷拍公交车偷窃全过程”这个视频,网友可以从中知道小偷一般是如何下手行窃的,使人们更加注意财产的安全。

三、网民对于偷拍视频的特殊心理

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提出:“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也可以认为,一个人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的需要,怀有某种动机的,他主动使用媒介内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网民观看网络偷拍视频也

是怀有某种动机的,前文提到的一般心理就是网民的表层动机。特殊心理则是网民的深层动机。,表层动机往往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公众能够认同的、个体在明确承认后不会引来非议的接受念头或态度。而深层动机是一种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甚至是连本人也不清楚的接受倾向和意念,它往往包含一些为正统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规范所不容的因素。

1.窥私——潜意识引发的深层动机

偷拍视频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内容暗合了网民潜意识中的深层动机。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也译为无枣识)三层。潜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网络中点击率居高不下的一些偷拍视频。比如:“实拍邻居少妇在家换衣”,正是因为契合了网民窥私心理,成为颇吸引眼球的热门话题。

2.观看——作为心理动机的行为表征

“人类看似自然的观看行为,其实是复杂的文化行为”如果说窥私是每个人潜意识中一些原始冲动和欲望的反应的话,那么“观看”可以说是把这些心理动机显性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用我们的眼睛来观看他人的私事,虽然这个“观看”。不是光明正大的;这个“私事”,不是他人愿意暴露的,但这种“敌明我暗”的形式可以让观看者感到自己是安全的。与此同时。偷拍视频中“被观看”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受害者,多数承担着隐私被侵犯、生活被打扰、名誉被损害等风险。当“观看”的对象是名人时,这些名人隐私的公布于众,会直接将名人从“神坛”的位置上拉下,颠覆了原来大众与名人的关系。如果所曝露的隐私是负面的,这种原本的崇高与权威在一瞬间被粉碎并且彻底崩溃的毁灭将会为普通民众的心灵带来极强的快感;当“观看”的对象是一般民众时,“观看者”通过对最普通大众隐私的无声浏览,在“看与被看”的行为模式中,把满足建立在他人不自知的展露上,达到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狂欢。

3.从众和叛逆——观看行为的心理释放

尽管窥私是人类普遍的弱点之一,不应该偷窥的道德观念依然对人的行为有抑制作用。然而在网络中。这类偷拍视频更容易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网民极易在从众和叛逆心理的支撑下,对这种有违道德的行为获得心理上的释放。

所谓“法不责众”,对于网络所形成的聚集。因为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在匿名性的掩护下,网民的这些行为几乎可以不承担任何道义上的指责。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也为这一观看行为的寻得了心理压力的释放。在传播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评价相反型,即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持相反性的判断。二是情感相悖型,即与多数人对待事物的情绪情感相背离。三是行为逆反型。即采取与多数人截然相反的行为方向。

网络偷拍视频的被关注,正是网民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公共作用下的结果。一方面人们更加自我,更加独立,另一方面,高度依赖于技术手段的人们,又前所未有地渴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对他人的生活方式、习惯或者细节都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人们想通过观察他人来了解自己。这就为网络偷拍视频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