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学生心结提升教育质量论文

时间:2022-05-14 04:02:00

导语:化解学生心结提升教育质量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化解学生心结提升教育质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学习动机的概述及分类;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规律;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心态、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对学生学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由于学习需要而引起的、学习行为是为了履行某种义务、在各种学习动机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属于主导动机、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起因是什么、导致学生学习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把握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力、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一、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师郑晓边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对2016名高中学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明,现代高中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动机各不相同,良莠不齐。其中33%的人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70%的人把上大学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45%的人学习很少感到快乐,69%的人认为“考不好无颜见父母”,78%的人认为“考试失败是因为考题太难”等。

我校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学习心态、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对学生学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将学生学习动机引入正确的“轨道”。笔者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如何进行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习动机的概述及分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由于学习需要而引起的。只有学生感到或意识到需要学习时,才会产生内部动力,推动自己自发地学习。学习的动机总是与学习的目的相联系的,学生的学是希望有某种好的结果,这就是学习的目的。达到学习目的总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支持学习过程进行下去的动力便是学习动机,这是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联系点。相同目的的学习往往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许多同学读高中是为了考取大学,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支持高中三年学习的原动力很多,诸如:有的学生出于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有的学生理解到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有的学生不愿让父母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有的学生出于个人的名利考虑;有的学生为了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前景;有的学生兼而有之。同样,相同的学习动机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小些、近些,有的则大些、远些。可见,在学习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学习动机和目的。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对症下药,才能卓有成效地引导他们学生学习。

学习动机包括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学习需要的诱因及自我效能感等。其中学习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认识兴趣、求知欲等主体要求,即内部动机,学习行为是为了履行某种义务,例如社会环境的压力、父母的要求、亲友间的舆论或教师的关心、期待、检查督促等,则是外部动机;不同的社会标准决定于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的界限,把努力学习看作是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正确动机,而把学习看作是猎取个人名利、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手段则是错误动机;指向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如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科内容感到有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为直接动机,而指向于学习活动结果的如为了让老师表扬自己、同学羡慕自己、实现家庭的希望等则是间接动机;在各种学习动机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属于主导动机,处于辅助地位的则为辅助动机;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当学习真正成为自发的内在需求时,则成为良好的学习需要的诱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学习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主观判断不同,产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不同。

三、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规律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态度的对象针对学习活动时,这种态度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起因是什么?

除了上述分析学生学习动机以外,还有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问题。若学生处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环境之中,受身边学生刻苦学习、学风浓郁的感染,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学习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的动因;与上进心强的学生同座位,学生内心有一种趣同的倾向,从而产生发奋学习、自觉模仿的主观愿望;学生在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后,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增强了自信心而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势,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导致学生学习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在上述各种动机中,例如学生奋发学习,挑灯夜战,“闻鸡起舞”,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始终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这些学习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考取名牌大学的梦想;有些学生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学习上被动应付,学习任务难以完成,这些学生学习行为折射出的原因的就是因为一次次在学习上受挫折、丧失了自信心后,放弃了上名校的愿望,学习处于放弃状态,家长或许对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有些学生严重偏科,特别喜欢某一学科,可能是将来上大学时选择该专业等。

3、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学生,为实现某一目标的初始动机,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功,品尝了学习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更能自觉维持这一学习行为的持久与落实,甚至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导致信心不足,如果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及亲友或同学能及时做有针对性的工作,那么学生就能坚定学习信念、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反思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动机“矢志不移”,不会因学生不断“失败”轻易改变自己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使学习行为得以维持等。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鉴于上述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塑的。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工作。

1、把握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不足或超过最适宜的中等强度时,学习效率反而会下降。例如,考试过度焦虑现象主要是由于动机过强造成的。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如下图),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

2、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力

(1)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应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不断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刺激性。

(2)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应及时提供学习反馈,及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结果,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的评定、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等,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中肯的、有激励性的评价,使全体学生均有进步,提升了学生的学力水平。

(3)为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对于每个学生提出“跳一跳,摘到桃”的学习目标,只有每一个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获得成功,才会带来兴奋的、积极的情绪,才能感到自己有力量、有希望。

(4)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成败做出合理的自我归因。美国心理学家B•韦纳提出,学生常常用能力、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解释学习成败的原因。自己的成功常常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失败归因于任务的艰难和运气不佳,但对于他人的分析刚好相反。这种归因有些偏爱情绪的,教师应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归因,并通过归因调整状态,确立新的目标。

(5)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去探究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6)充分利用记忆规律,合理使用记忆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上做文章,编一些“顺口溜”等让学生便于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7)精心组织阶段复习,高效“演绎”综合复习。“学而时习之”。教师应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温故知新,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将容量大、庞杂的高中各学科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及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8)强化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深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知识的应用,布置形式多样的口头或书面作业;增强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9)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中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智力活动本身和结果的定向,而且有助于调节和控制智力活动本身,以形成正确的程序化的内隐动作。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利于他们掌握智力技能。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

(10)提供智力技能应用的机会,培养学生迁移发展的能力。高中生的智力技能是活动的方式,而且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巩固。已经形成的技能只有在应用于各种学习活动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传授较多的智力技能。遗憾的是,往往是让学生“生吞活剥”地被动接受,常常忘了给学生提供智力技能应用的广泛空间和机会,怕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由教师包办代替,不敢放开让学生交流、拓展和讨论,其结果坐失了培养学生智力技能的良机。

(11)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的正迁移。学习的正迁移的实质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括化与具体化。掌握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能促进学习的正迁移。经验的概括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迁移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概括能力越高,越易发现新问题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新问题能够被纳入到认识结构中去,发生有效的迁移。

(12)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可逆联想的习惯。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能力增强,自己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可逆联想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遇见不同问题时,优化切入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与方法,以及面对复杂问题、陌生情景问题时,善于找出与已知知识之间的“蛛丝马迹”,使学习迁移也能发生,这是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

总之,只有充分研究现代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心理机……制,教育工作者才能“对症下药”,不至于做“隔靴瘙痒”式的工作,使学生在良好学习动机的引领下,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早日成就自己心中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魏安庆等译,1979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心理学》编写组,1987年3月第一版;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姚本先方双虎著,2002年1月第一版;

4、《个别化教学与心理健康》,甘肃人民出版社,王书荃编著,2006年4月第一版;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厦出版社,王书荃主编,2005年10月北京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