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13 03:25:00
导语:大学生自杀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国学者柏忠言在其名著《西方社会病》中,把自杀看成一种“社会病”。在他眼里,自杀既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结果,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典型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父母是子女面对和交流起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成员。假若一个人连对父母的爱心和责任感都没有,很难想象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关爱和责任感的淡化与缺失,其归因分析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从总体上说,主要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个人原因
2001年12月31日,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系二年级学生贺某坠楼自杀,据其同学反映,可能是因为成绩原因心理压力过大以致走上不归路;2003年,广东一所高校一名6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采取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学业的失败和就业的困难让部分大学生失落、沮丧、沉沦以至轻生,在感叹他们愚昧、幼稚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但最根本的却是责任感的失落。
爱情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引起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对于女性大学生来说,当她们发现爱情不如己意,没有童话中描绘的那么美好与浪漫时,很多人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挫败感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不信任感。为情所困是许多女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这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处理异性关系不当,人际沟通差等问题。
(二)家庭原因
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特别是近一二十年,当代中国家庭成员的角色错位现象极其严重,父母在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及成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主次失调和越俎代庖的倾向。这样发展下去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很少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关爱父母,忽略父母的内心感受,天然地以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心安理得地习惯享受这种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对生活、学习乃至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庭教育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刻骨铭心和永生难忘的,当学生走上社会与人们接触时,他们就会习惯性、推己及人地流露和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关爱、缺乏责任感的生活价值取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家庭教育的扭曲早已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心灵中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当“小皇帝”和“小公主”怀抱着一颗无爱心、无责任感的冷漠之心踏上社会之时,社会的回报往往也是冷漠无情、世态炎凉和“孤独求败”的境遇,于是他们就会感觉到整个社会充满悲凉、缺乏同情,没有任何留恋的价值和意义。如此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个别的大学生会在饱受挫败感、失落感和孤独感的煎熬与折磨后毅然地踏上黄泉之路。
(三)学校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德育内容空泛化、教条化、概念化,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人需求。学校对受教育者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几乎没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课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空洞淡化了对学生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让在爱心和责任感方面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大学生更是营养不良。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积极承担一个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除时弊”的责任,反而陷入了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无兴趣、无意义”的生命虚幻状态。这一切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感受下降,进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和孤独感,严重的就会出现行为失范和精神的绝望,以至于抛弃家人、舍弃生命。
(四)社会原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文化彼此交融,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也日益激烈。这使得当代大学生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化倾向日益明显。另外,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海量信息,特别是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暴力等消极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在对信息难以筛选甄别和难以抗拒的同时,对爱心、善良和责任的重要性也逐渐呈现淡化、模糊、忽略,甚至忘记。
2、从儒家孝道思想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自杀现象
亲恩不可忘,百善孝为先。十多年前,台湾女作家三毛自杀,其好友叶曼女士得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三毛太不孝!”的确,父母为大学生操劳一生,历经艰辛。《诗经》也曾感叹:“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等到他们年迈,需要儿女来尽孝、颐养天年的时候,儿女却抛下父母、先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对老人而言是最为残忍的事。一旦大学生选择自杀,就等于粉碎与葬送了父母甚至家庭,以至于整个家族几乎所有生活的意义和未来的希望。从儒家孝道思想视角来分析大学生自杀现象,更能有助于我们从伦理层次对此问题作深入的理解。儒家孝道思想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事亲
儒家认为行孝道首要的要事亲,即奉养父母。事亲最重要是对父母要关爱体贴,以养为先、以敬为本。孟子云:“仁之实,事亲是也。”论语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本质在于“敬爱而不失奉养”。孝敬孝敬,重在敬也。《论语》中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意思是当我们为父母做事情或者让给父母吃佳肴的时候,我们面色难看,就是做样子给父母看,不是心甘情愿的,这能叫做孝吗?这不但是要求我们对父母要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更要敬重父母。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让“老者安之”。
事亲还表现在与父母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讲究技巧和策略。特别是遇到父母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时,儒家孝道认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见志不从”时,要“几谏”,即委婉的建议,这主要是指跟父母沟通时要讲究方式,策略与技巧。
2.安身立命
遵守孝道除了最基本的事亲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要安身立命。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安身,即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心。《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顺最基本的就要是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不仅仅属于我们个人,它是父母所赐,我们不能轻易毁伤。而现在有些大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动不动就自残,连自己的身体发肤都保护不好,甚至很多轻生,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论语》有云:“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自杀实际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俗语讲,母子连心,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当子女先于父母而去时,可想父母是怎样一种感受啊!《论语》里记载,当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去世时,“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与颜回情同父子,当颜回英年早逝时,至圣先师发出的感叹是何等的悲壮与哀戚!二是要立命。我们来到人世间,不仅仅是敬奉父母,更重要的是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他人和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孝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更要扬名立命,以显父母,这也是孝的重要内容。在敬奉父母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努力奋斗,开创一番事业,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父母争光,让父母放心、安心,这是作为子女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一味地敬奉父母、胸无大志,不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不去报答父母几十年的养育之情与大恩大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类,安身立命、以显父母是天经地义、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3.泛爱众
儒家的孝道不仅教诲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心尽力,还应该将这份孝心,将对亲人的关爱、责任与感恩不断放大,推己及人,进而产生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责任与感恩,实现“全孝”和“大孝”。《论语》中早就有论述:“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孝悌是一个德行的基础,除了孝悌,还应该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向社会上其他成员,达到“泛爱众”。而孟子概括得更为经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是对自己亲人充分体现关爱和责任,对别人的父母和孩子一样的要体现这种大爱。
我们只有从小就关爱父母、感恩父母,并勇于为父母承担责任和义务,走上社会以后,才能自然会将这种人间的大爱、世间的至善推己及人,对他人,对社会报一颗关爱、感恩的善心,学会与人为善,正确与人相处和沟通。《孝经》中早就说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一个孝顺的人,对他人和社会必然有一个善良和仁慈的心,这种爱心是可以放大、扩展、外化和“传染”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为什么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道理。
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瑰宝,是人类良心、善心、爱心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永恒主题。当大学生们真正明白孝道的真谛,正确、合理地树立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以一颗赤诚的爱心面对这个温情脉脉的世界时,他们还会选择自杀吗?面对诸多大学生因爱心和责任感的缺失和淡化而最终导致的自杀现象,我们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着手,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北京大学在推行孝道教育方面可谓有独创之举:将在2009自主招生过程中进行监督举证,对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一经查实,不予录取。另外,在考试中有可能设置相关考查环节,淘汰那些不孝的学生。推行孝道感恩教育、关爱及责任感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集体倡导和共同努力,这对预防大学生自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从根本上、情感上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自杀的良方,它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儒家孝道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数量众多的青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已越来越让社会各界忧心忡忡。大学生轻生现象,表面上看是关乎心理或生命观问题,其背后隐藏的却是大学生的关爱及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折射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问题。本文首先从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几个视角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从事亲、安身立命和泛爱众三个层面,结合大学生实际探究了自杀问题的实质。本文不同于以往从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的角度来阐释大学生自杀现象,而是以儒家孝道思想从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着手,以社会伦理价值的全新视角给了我们一个更为清醒、合理而新颖的诠释。
- 上一篇:青年员工学习心理分析论文
-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