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爱迪生计划评析论文
时间:2022-11-10 11:19:00
导语:外国爱迪生计划评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美国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或教育尝试中,“爱迪生计划”是一项特别令人关注的民营教育发展计划,这不仅因为它是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企业普通教育发展计划,更在于它代表着一种通过民营教育去改造美国教育的努力。因此,对这一计划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有利于我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
九十年代美国普通教育领域中所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企业界的直接介入和教育的市场化。企业对普通教育的直接介入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企业界逐渐意识到,光靠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来与别国的对手竞争是不够的,还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主要竞争条件——雇员的素质。而要提高雇员的素质,光靠企业内部办教育是不够的,还应直接从普通学校的教育抓起。否则,企业的教育开支将是双重的,即既缴了教育税,还要开办内部学校来补教一般雇员理应在公立学校学会的东西。例如,像克莱斯勒这样的大公司,每年缴纳的教育税有六千万美元,若社区学校没办好,公司每年用于再教育方面的费用就会增加。
(二)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问题丛生,乏善可陈,在投入大量金钱之后,改进仍不明显。例如,在1980年到1993年的13年间,中小学的入学人数增加不到3%,支出却增加161%。然而,高中毕业生的平均SAT分数则大都下降或持平。
(三)教育被视为未来10年美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也是未来10年最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之一,美国每年用于教育的总花费约为4000亿美元。这一市场的开发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企业怀着各自的动机和目标,纷纷向普通教育领域进军。在这些企业中,有些背景与教育可谓毫无相关。例如,“汉堡包王公司”(BurgerKing)已在14个城市创办了一系列中学。有些应该说是有点关系的,如IBM和苹果电脑公司等。有些则以教育专业化为其市场策略,如教育选择公司(EAI)和诺贝尔教育动力公司(NEDI),后者已创办了50多所连锁学校。“爱迪生计划”则是企业向教育市场进军行列中的一个最大行动计划。
二
“爱迪生计划”(EdisonProject)以美国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名字命名。其涵义在于创立新型学校和新的教育模式。该计划最初是由魏特尔通讯公司(WhittleCommunications)创办人和董事长克里斯托弗·魏特尔(ChristopherWhittle)于1991年5月向媒介公布的。
魏特尔是美国当今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早在1970年,当他还是田纳西大学的学生时,便已初步展露其商业才能。当时,他组建了一个小公司,专门为大学新生提供有关教材的缩写本,获利颇佳。这一尝试的成功,使他逐渐把学校和学生当作其商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先后开发了包括书籍、教学用具和学生杂志等商品,打入了近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和众多中小学的相关市场。1989年,他开办了一个名为“第一频道”的全国性教育和娱乐电视节目,自筹资金,为众多的中小学免费安装了一万多个卫星接收碟和三十多万个电视机,向这些学校的学生播放节目。魏特尔利用该电视节目有超过三分之一学生观众这一优势,通过每天播放两分钟广告来收取广告费,每年赚取了超过1亿美元的收入。
“爱迪生计划”是魏特尔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大行动。该计划的预算费用达25亿美元,预计历时20年左右。尽管该计划由魏特尔通讯公司主持,但其主要股东是实力雄厚的传播与娱乐联合企业华纳公司(TimeWarner),该公司目前持有这一计划38%的股份。另有25%的股份由一家英国文摘出版公司“联合报业”(AssociatedNewspapers)拥有。荷兰的菲利浦电子公司也参与这一计划。因此,该计划实际上是几个跨国性大企业联合对教育所作的投资。
“爱迪生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创办、发展和经营1000所新型学校。第一批学校共200所,约在1996年左右建成,预期招收15万名1至6岁的儿童入学。第二批学校将在1998年建成。到2010年,预计招生人数将达到200万人。每所学校最终都将发展成为包括幼教中心、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的综合体,这些学校性质上是私营的,在建设和经营上遵循“低成本、反映现代工艺水平和营利”的原则。每年每名学生的平均收费将与全国公立学校每名学生每年的平均教育开支相同或略低,即约为5500美元。其中20%的学生将可享受奖学金。这些学校将面向全国,设在各种类型的社区,包括情况欠佳的大城市内城区。该计划在实施时,将寻求同各地政府和社区合作,提供新的办学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以便“复制”。
为实施这一计划,魏特尔聘任了一个七人核心小组,并聘请卸任的耶鲁大学校长舒密特(BennoSchmidt)出任该计划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在七人核心小组中,四人为管理或大众媒介方面的专家;一人为布鲁金斯研究所前资深研究员,专长于教育问题研究;一人为前大学教授,曾参与美国联邦教育部制订九十年代教育发展战略的工作,系教育专家;另一人则是芝加哥市内城区的一位校长,在改造公立学校方面富有经验。该核心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新型学校和新的教育模式,并负责指导实施。总经理舒密特的职责,除负责指导整个设计和筹划工作外,还利用他在耶鲁大学校长任上的经验和关系来为该计划筹集必要的资源。
三
在教育市场化运动中,“爱迪生计划”并非开路先锋。但它在规模和目标方面却是远远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民营教育发展计划,并在不少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一)“爱迪生计划”的关键,是要通过创立新型学校和新的教育模式,来在教育市场上进行竞争。魏特尔经常重复这样一个比喻“你不能由蜡烛造出灯泡”,借以说明,他无意仿照原有的学校教育模式,来与现有的教育机构竞争。他要通过创办新型学校和新的教育模式,来为美国教育的未来提供选择。舒密特阐述“爱迪生计划”的宗旨时也宣称,“‘爱迪生计划’代表着一种献身于美国教育的未来、在规模方面前所未有的研究和发展努力……它是要为美国教育探索新的运作方式。”[1]尽管在有关新型学校的许多具体问题上,舒密特等人尚未能作出明确的说明,但以“爱迪生”为该计划命名,多少说明了该计划的创新意向。
(二)“爱迪生计划”追求的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好的大众化教育,而不是昂贵的精英教育。魏特尔在推销其计划时一再重申:“我们并不是要创建一种每个学生收7000美元的精英学校,这种学校会把公立学校中较富有的学生夺走。目前公立学校每个学生的平均年开支大约是5000美元,我们要收的平均学费将是4995美元。”[2]对于如何降低教育的成本,魏特尔和他的核心小组提出了不少设想。例如,聘任一专多能的教师,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提高学校场地和时间的利用率,让学生负责学校公共场合的清洁工作等。
(三)“爱迪生计划”宣称,将面向各类型的社区办学,不管是由于自信,还是出于推销,“爱迪生计划”不同于一般民营教育发展计划之处,在于它努力使其所创办的学校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而不象一般的私营学校通常只是设在环境较佳的社区。此外,舒密特在书面答复美国教育出版协会前会长布罗丁斯基(BenBrodinsky)的提问时指出,其学校将向所有的社区和族裔开放,“通过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服务,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和鼓励学生协同工作,我们的每一所学校将旨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赞同社会的相互依存性和个体相互之间的责任感。”[3]
四)“爱迪生计划”不仅要创办不同于公立学校的企业性私营学校,也努力同各地方政府或社区合作,来推广新的学校教育模式,从而使现存的学校体系发生变化。1992年8月,全美州长协会(NGA)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召开年会,魏特尔应邀向州长们解释其计划,以及如何以“爱迪生计划”为起点,去创建新的美国学校。他在讲话中谈到了其学校与公立学校的关系,并强调各州政府合作的意义。他说:“我们的学校将创办起来供人复制……我恳请各位同我一道开创教育的《奥德赛》,我们并没有说,所有学校都应私营化,我们只是说,教育界的急剧变化较可能来自私营的努力、远离政界的影响和注入某种紧迫感。”[4]
四
从整个情况看,“爱迪生计划”还处在实施的初始阶段,现在就评价该计划能否成功,显然为时尚早。但该计划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却值得讨论。
(一)私营学校在教育创新或教育改革方面是否会比公立学校有某种优势或便利条件?从理论上讲,公立学校同私营学校一样,在一定条件下,也倾向于改革或被迫进行改革。不过,就美国的情况而言,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私营学校,往往要比一般的公立学校更有教育创新或教育改革的主动性,其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也较有利于它们通过自身的改变或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作出超前的安排。公立学校管理上的官僚主义、社会背景的相对复杂、政治的关注和各利益群体间的相互制约,还有教师对改革的被动态度,往往都是造成公立学校较难进行创新或改革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爱迪生计划”这样一种以教育创新为目标之一的私营学校发展计划,对于美国教育的创新或改革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将为公立学校提供一种对照模式,并使公立学校面临竞争的境地,从而有可能诱发公立学校进行创新或改革。此外,作为一种教育尝试或发展努力,“爱迪生计划”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的许多问题,而这将有助于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大概也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赞赏这一计划的原因。布什得知舒密特接受聘任掌管该计划后,特地打电话向他表示赞赏时所说的其中一句话就是“这个国家需要变革”。[5]
(二)以低于或相同于公立学校的教育成本,提供比公立学校好的教育,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这是因为,美国公立学校每年每名学生的教育费用并不低,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1991年至1992年度的有关统计数据来看,花费最高的州是新泽西州,公立学校每个学生的年平均教育费用为9246美元;最低的州为密西西比州,平均为3183美元;[6]全国公立学校每名学生的年平均教育费用约为5500美元。即使象特拉华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州,其独立学校每年的学费大约也就是5500美元左右。可以认为,美国不少社区的公立学校的教育成本是偏高的,有浪费和使用不当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美国许多公立学校在效益和质量方面,同一般的独立学校是有一定距离的。以纽约市的情况看,公立学校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百分比约为50%,而天主教学校之类独立学校系统的相关百分比是80%多,[7]前者低于69%这一全国平均百分比近10%,后者则高出10%。因此,“爱迪生计划”所提出的以低于或相同于公立学校的教育成本提供较好的教育的设想是有一定的实际依据的。它的实施也将有助于公立学校意识到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营利性私营学校真的能面向所有类型的社区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吗?这是值得怀疑的。首先,在不同的社区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群体中,私营学校所能找到的生源是不同的。某些社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家长们很难每年拿出5500美元来让孩子上私营学校。尽管公立学校每个学生每年的平均教育费用是5500美元或高于这一数字,但这笔钱主要是由政府支付,家长送子女上公立学校是免费的,由于目前美国的法律尚未允许将公共资金用于资助私校或以某种形式使选择私营学校的家长得到政府的补助,这样,家长送子女上私营学校,就得自己承担全部学费。总之,不同类型的社区所潜藏的教育市场是很不相同的。因此,若以市场为导向,自然将对不同的社区作出不同的选择。其次,不同社区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群体的教育成本是有所不同的,某些社会环境欠佳、文化背景复杂的社区,其教育成本往往较高而教育效益较低。对于这类社区,营利性私营学校是不倾向于选择的。尽管“爱迪生计划”宣称,将面向所有类型的社区和学生群体,并打算向20%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但其80%的学生必定来自条件较好的社区和家庭,其选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私营学校的这种选择性,决定了他们在许多方面将无法取代公立学校。
(四)大规模的营利性私营学校发展计划对公立学校体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爱迪生计划”这样的大规模私营学校发展计划对公立学校体系最实际的影响,在于它将创办一种新型的营利性学校,并使之成为公立学校的主要竞争者。一方面,这种竞争可能促使公立学校进行改革,并可能提供某些有益的改革途径或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营利性私营学校对社区和学生群体的隐藏着的选择性,而公立学校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二者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种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可能使原本状态不佳的公立学校更趋不利地位。例如,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家境较好的学生可能被夺走,从而造成这些学校教育条件的恶化,使这些学校更难改变自身的状况。尽管魏特尔1992年2月27日在巴尔的摩市接受采访时强调:“我们不是要摧毁或危害现存的公立学校体系……我们的努力实际上可能帮助传统的学校。”[8]但他在接见《纽约时报》的采访时不经意地暴露了他的另一种想法:“要使东柏林陷塌,你就得有西柏林”,“我们现在实际上做的,就是建设西柏林”。[9]问题是,当“东柏林”陷塌,而“西柏林”并不能提供全面的、替代性的服务时,新的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整体质量下降的情况就会出现。
由上述四点,我们可以推出一些更具概括性的看法:1.对于营利性私营学校发展计划要作具体分析,以教育创新、降低教育成本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发展计划,无论是私营还是公营,都可能有利于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2.以市场为导向的营利性私营学校,本质上潜藏着对社区和学生的选择性,其目标和功能同公立学校是有区别的,因此,不能设想或期待它们能完全取代公立学校;3.适当保持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异质性和适度竞争,可能有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化,与此同时,注意保持各子系统之间的适度平衡,应是策划教育改革与发展时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注释:
[1]FredSchultz,AnnualEditions:Education94/95,theDuskinPublishingGroup,Inc.,1994,p.233.
[2]JamesWm.Noll,TakingSides:ClashingViewsonControversialEducationalIssues(7thedition),theDushkinPublishingGroup,Inc.,1993,p.168.
[3]出处同[1],p233。
[4]出处同[1],p232。
[5]出处同[1],p253。
[6]出处同[2],p104。
[7]出处同[2],p168。
[8]出处同[1],p231。
[9]出处同[2],p171。
- 上一篇:医保办主任述职报告
- 下一篇:外国学校心理辅导发展特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