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心理健康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25 06:12:00

导语:英语课堂心理健康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课堂心理健康教学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进行探析,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课堂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是对学生发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如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包含积极、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没有对学生心理与个性品质发展的足够关注,那么,这种教学以及整个学校教育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也无法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在大学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英语差生的轻视。部分教师对英语成绩差的学生的轻视往往溢于言表,并对他们经常批评贬低,甚至对其成功和进步也持有怀疑与否定的态度;或者有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低期望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随之降低,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逃避学习,或以异常方式表现自己,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教育者的失误造成的。

2.对英语中等生的忽视。忽视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使他们失去发展的动力,学生会因为长期无法判断自己在学习英语方面的能力与价值而失去学习兴趣和方向。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因而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因学业压力而产生的,常见的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都与学业压力有关。

3.对英语优等生的重视。英语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和更严的要求,使学生随时处于备战状态,造成学生心理紧张或自我评价过高,一旦达不到目标,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在英语教师的过分重视下,学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全面发展就受到了影响。

二、建议

1.课堂是师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是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世界充分敞开,最深切地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2.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极度匮乏,客观上迫使我们只能通过课程的形式或咨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用渗透式模式让每个教师都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可能由单一的消极的矫治性目标转向更积极的预防性、发展性目标。

此外,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学科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功能,避免那种只是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煞费苦心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学科教师却违背心理卫生原则,在课堂上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学生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教育效果相互抵消的情况。

3.教学过程从横断面来看,是师生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传递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活动;从纵向来看,教学活动由诸多环节组成。各环节按序排列,逐个展开,而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师生的活动也都在教学环节中显现。因此,在每一个英语教学环节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⑴英语教学设计环节。英语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着“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首先是目标设计。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除了传统认知目标之外,还应考虑情意目标和行为目标,认知、情意、行为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教学设计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剪裁、取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则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英语教学展开环节。英语教学展开环节即教学活动的实施环节,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得失成败深刻地影响其情绪、行为以及人格,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因素,从学生角度看,最关键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策略问题。学习动机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指引学习方向,而学习方法策略则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动机的强弱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优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策略的培养上。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⑶英语教学评价环节。英语考试考查是教学的评价环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鉴定分等功能使之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之一是要改变评价目标,用新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即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及从中获得的体验。此外,减轻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减少测验考试的频率和次数,也是给学生心灵减压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我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着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郑维廉.《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李健荣.《大学生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31.

[3]叶彩娟.《课堂教学心理卫生诌议》.《中国教育学刊》[J].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