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时间:2022-12-22 03:01:50
导语:物流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物流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业务范围很宽,新技术层出不穷。物流类专业是伴随着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工、管结合的专业,实践性强。由于受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更新慢、某些物流活动很难在实验室模拟等因素的约束,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整体设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引导机制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应对策略,该对策已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物流类专业;工程教育;创新能力
一、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物流类专业指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专业和供应链管理专业。截至2018年,我国有128所高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500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开设采购管理专业和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少,本文不予讨论。物流工程专业侧重于物流工程技术的培养,是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侧重于物流活动的运营和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都是应用性学科,注重科学知识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提高物流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都是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多依托管理类学科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起源情况则比较复杂。物流工程专业与工科联系紧密,各学校多依托原有的工科专业进行建设,像起重设备、自动化、信息技术、交通工程、港口机械、港口与航运等专业。不论物流管理,还是不同学校各有侧重的物流工程,与传统的专业相比都有明显的应用特色,实践性很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学校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但由于不同的学校物流专业起源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以及受经费、所处城市行业发展的约束等因素影响,各学校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面、同一教学周期的不同环节,两者相辅相成。为了规范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出台了《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清楚地指出,这两个专业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工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我国的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几类,所在城市的行业发展水平也大相径庭,导致不同学校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有差异,也很难整齐划一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很受我国重视。很多学者对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建设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不乏对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朱昌平等学者对美国的高校进行考察,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研究了美国高校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的差别[1];陈新忠等以德国的大学为背景,研究了国外高水平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2];潘黎等研究了国外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探索了国内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3]。在研究和学习国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国内高校和学者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王启立等设计了以实践教育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4]。刘金龙等基于项目式学习和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建立实验考核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谢火木等提出了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为基础的“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模式[6];张毅等也围绕实验、实训、实习三种实践教学类型,探索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7]。王海燕依据物流类专业教学的制约因素,构建了从导论课、专业课到研习课的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体系[8]。王忠军等提出了以实践教学成效为导向,建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科研与应用、学期与假期、见习与实习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9]。林媚珍等则从教师、教学团队及教学资源的角度,探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0]。这些研究,都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物流类专业是工管结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物流类本科毕业生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过程不仅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也受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教育部教指委制定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虽然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但方案制定时并没有预料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如此迅猛,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路线和措施,也没有限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因此各高校在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各自专业设置的特点、学校基础建设条件和学校的外部条件,建设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当前物流行业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在过去十年间,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物流技术日新月异,远超此前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总和。当前物流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物流类业务涵盖范围宽除了传统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类型的企业以外,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物流企业,如采购、快递、电商、信息平台等。此外,制造业及其他大型生产企业都有物流部门。因此,物流类业务范围覆盖面非常宽广。(二)物流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近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计算机视觉、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电商从订单处理、拣货到最终的快递箱装车,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在一些大学校园和社区,无人送货车可以直接从物流站点送到楼下,并自动通知货主到楼下取货。这些活动,不仅综合利用了机械、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物联网、运筹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而且率先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三)以应用为导向物流行业是应用导向的,物流技术没有既定的理论体系。其他领域的技术只要能在物流行业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有可能在物流行业催生新的应用,甚至引发业务模式的变革。换言之,物流行业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以上特点,给物流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平台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作为一个办学历史较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环境都不甚完善,尚存在以下问题:(一)各学校课程体系差别大。虽然物流类专业办学历史较短,但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类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为了满足物流类人才的社会需求,六百余所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类专业。筹建物流类专业的时候,不同的学校所依托的学科基础不一样,培养人才所面向的行业也有较大差别,导致课程设置的差别较大,课程体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二)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更新都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新的信息技术很快就能在物流行业得到应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物流行业,逐渐向无人化作业转变。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探索—试行—改进”的过程。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最终课程体系基本稳定,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物流行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速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导致物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出现不久其内容就可能与社会实践的需求脱节,其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大学生一参加工作,就发现很多工作中用到的新技术在大学里并没有涉及。(三)物流活动的链条很长,有些环节没法在实验室模拟。物流活动的链条起于原材料的采购,中间环节有运输、储存、企业内流转和加工、订单处理、中转、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直至抵达用户手中,有时甚至要回收退货。再完善的实验室,也只能模拟某些环节的活动,不可能模拟整个物流过程。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环节实验室根本没法模拟。所以物流类专业必须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方能解决所有环节的实习问题。由于上述因素的约束,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没有完全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教学环节对不同学生教学效果差。异性大和理论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松散,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类型的活动,不是硬性要求,学生覆盖面有限,对学生教学效果不均衡,差异性大。未来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定位,也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有的同学对科学研究更感兴趣,打算将来读研究生并从事研究型工作,则可能对科研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对工程技术性实践活动兴趣稍差;有的同学对工程技术问题感兴趣,则会非常重视参加工程技术类实践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对非强制的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同学自律性强,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自己,也有的同学目标性不强,自律性稍差,各种非强制实践活动都较少参加。(二)课程设计类实践活动对理论教学有依。附性,综合性实践活动占比不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物流类专业的总学分在140~200学分之间。《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5%,一般学校的物流类专业的实践学分在35~50学分之间。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见图1),物流工程专业的总学分为180学分,实践类课程的学分4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5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毕业设计15学分,其余21学分基本是与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类活动集中进行,1周对应1学分;创新创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在1年内完成;其他的实践学分为16学时对应1学分。实践环节各部分学分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课程设计类学分约占一半。毕业设计环节占比也比较大。这两项就占了实践学分的80%。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和补充,是对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解释和验证,实际上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延续。毕业设计的题目,多由指导教师指定,受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因此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环节仅是利用本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解决一个小问题,与实践结合未必紧密。专业实习也叫生产实习,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到物流企业轮岗从事物流生产活动,对整个物流过程有较好的体验,在实践中对整个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目前4周的专业实习,3周在电商企业在岗实习,剩下的1周到物流企业或者制造企业参观性实习。4周的专业实习,仅能对一类企业的运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其他类型物流企业的了解,只能走马观花。由于现实因素的约束,有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不具备在岗体验物流生产活动的条件,而是以观摩为主,很难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三)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并非针对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而设置。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当前大多数实践教学学时针对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开展,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基本定位于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简单应用,满足不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理想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依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划,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变成自觉和自发地参与创新、竞赛等各类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四)校内实践环境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对任何一所高校而言,基础建设的经费都有限,实验设备都使用多年,不能频繁地更新换代。很多高校十多年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物流实验室或实训室,建成后很快就落伍。像十年前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巷道式堆垛机为主,而现在则多使用穿梭车式仓储系统。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导致物流类专业校内实践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行业实践的发展。(五)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系统高度。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基本上是根据单一课程、单一技能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课程、技能训练之间一一对应,像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设施规划课程设计和生产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分别为强化设施规划和生产系统仿真两门课程教学效果而设。这种课程设计类实践活动,对于加深理论的理解和初步掌握方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基于课程设计的实践体系,难以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六)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在研究型大学中,大部分教师对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远超实践活动。应用型大学的教师科研压力小,有参与实践活动的需要和意愿,但应用型大学多处在二三线城市,物流的发展水平不如一线城市,物流企业的体量也相对较小,教师很难接触到最先进的物流系统和技术。总之,物流行业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实践活动的了解远远不如企业专家。上述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就要从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对所有实践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五、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当前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物流专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对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引导机制,从理论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等维度,完善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以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一)整体设计。针对各学段课程设置情况和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行业认知、理论素养提升、创新能力锻炼、生产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个方面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行业认知环节,大一暑假安排学生到4~5个电商、运输、信息平台、采购、智能制造等类型企业进行现场参观,以增加学生对物流相关活动的感性认识;每年邀请数名物流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做行业进展报告,以增进学生对行业发展前沿的了解。(2)理论素养提升环节,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为主,包含物流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和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等课程设计。(3)创新能力锻炼环节,通过大三学段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通过SRTP活动和物流设计大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生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轮岗生产,以加深学生对物流生产各环节的理解。(5)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则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并在竞赛活动、SRTP活动和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强化。(二)引导机制。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实践活动:(1)课外和课内相结合;(2)专业内和专业外相结合;(3)校内和校际活动相结合;(4)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相结合;(5)竞赛和实践课相结合。从大一开始,给每一位同学安排专业课教师做导师,进行科技创新和科研探索指导,并通过高年级优秀的同学向低年级同学传授经验、组织到实验室和龙头企业参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兴趣活动,培养科学实践和创新的兴趣。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每年都组织大四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与大一和大二同学交流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心得体会,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对大二及高年级的同学,系里每年都组织他们与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物流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和SRTP活动;针对大三和大四学有余力的同学,指导其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对学有余力者吸引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中,进行基本科研训练。激励是强化学生动机、引导学生风气的重要手段。青年人的性格和兴趣多变,虽然学校大力支持SRTP等创新活动,但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够始终坚持。为此,此类活动需要安排有责任心的教师督促,而且紧扣学校的加分规定,让学生不仅能得到锻炼,而且有能加绩点分或者获奖的产出物,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从行业现状认知、理论素养提升、创新能力训练、专业能力培养等几个环节积极搭建平台,给学生实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1.认知和生产实习行业基地行业基地是学生了解物流活动最真实生动的场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纽带,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依托。当前物流行业高度发达,物流企业遍布全国各地,给高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提供了条件。2.行业发展报告、学术讲座类交流活动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校园,对行业发展的感知能力较弱。企业专家进行的报告类活动,能让大学生较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拓展其专业视野。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系从京东物流、G7、GEEK+、日日顺物流等企业聘请了二十余名企业导师。这些企业导师每年都会给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做行业发展报告,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到各种物流新模式的发展和物流新技术的应用。3.针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社会调研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低年级同学到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4.SRTP活动学校拨专款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并要求所有同学都参加SRTP活动。SRTP活动覆盖面广,如果组织好、引导好,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是其他环节无法比拟的。北科大物流工程系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实际的行业需求或科研需要,拟定大量的SRTP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5.学科与行业竞赛全国性的物流类学科竞赛,目前只有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有的省市也有物流设计大赛,像北京市的物流设计大赛也是每两年一次,刚好与全国物流设计大赛隔年进行。除了物流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无人机大赛、起重机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与物流专业的关系也很密切,有助于提高物流专业的同学对物流技术和理论的理解。此外,京东和日日顺等企业每年都举办专业大赛或创新训练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六、实施效果
该实践教学体系在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中实施,取得了如下成效:(1)面向所有层次的学生搭建了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认知、竞赛、SRTP、实习、学术交流活动等,其覆盖率达到100%。(2)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科研和创新的兴趣,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读研究生的比例在60%以上。(3)改善了学生就业情况。目前北科大物流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4)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实现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就业后能很快胜任物流行业的工作,得到用户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朱昌平,龚润航,郭臣,等.美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考察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27-131.
[2]陈新忠,张亮.世界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以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01-106.
[3]潘黎,郑钧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8(6):61-63.
[4]王启立,何京敏,窦东阳,等.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4(2):32-35.
[5]刘金龙,吴芝路,尹振东,等.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助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高等理科教育,2019,143(1):1-5.
[6]谢火木,刘李春,钟杰,等.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8):40-44.
[7]张毅,文俊浩,熊庆宇,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17,132(2):95-99.
[8]王海燕.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33-37.
[9]王忠军,林玲,王婷,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8,139(3):55-60.
[10]林媚珍,杨志梅,李文翎,等.基于卓越教师视角下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广州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8,140(4):82-87.
作者:贺可太 王振辉 郭德侠 单位:1.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京东物流集团 3.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构建
- 下一篇: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