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内涵建设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12 04:30:49

导语:物流专业内涵建设实践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流专业内涵建设实践与探索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职业技能大赛对物流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在职业技能大赛对近几年进行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新思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寓教于赛;物流;实践探索

1引言

在“互联网+”、“智能与智慧物流”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耦合科技革命的变革,满足社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成就梦想”,技能大赛就像海洋中的灯塔,引领着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同时也带动专业教学改革。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出台,畅通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道路,提出将制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进入更高层次教育政策[1],肯定了职业技能大赛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孕育工匠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教练团队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国赛、省赛、校赛的经验总结,思考如何寓教于赛,促进专业(群)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方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不断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实践与创新的新格局。

2职业技能大赛的历程

2.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演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自2008年开始24个赛项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据统计,2019年,项目类别包含87个大项,89个分赛项。国赛是参赛选手和专业覆盖面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等级最高的赛事(世赛除外),大部分的赛项形成了校赛、省赛、国赛三级选拔体系,特别是去年湖北省实行“推荐组+抽测组”的参赛模式改革,形成了人人参与比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比赛氛围。在2018年职业教学活动周及国赛开幕式中,央视《新闻联播》以“产教紧密融合、职教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主题展开报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社会知晓度、参与度、影响力逐步上升,且已经成为我国职教改革重要的风向标,成为广大师生筑梦、追梦、载梦的舞台。2.2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演进。2009年,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伍强杯”物流技能竞赛在天津交通职院拉开帷幕,也拉开了全国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序幕。分赛区有23个省、221所高职院校、249支代表队、1245名选手参加,最后选拔出了44支代表队220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分为两部分,一是物流调研报告和答辩,二是物流作业操作。2019年大赛跟随时展,改名为“高职组(中诺思杯)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来自30个省的61支代表队共244名选手参与,分为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职业能力测评、作业方案实施三个部分,采用4人一组团体赛。

3技能大赛体现新时代对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

3.1大赛目的充分体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当今世界变革的重要动能,也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首先竞赛的目的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地位,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所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提高培养人才的市场匹配度,引领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建设,重在考核参赛选手专业核心能力与工匠精神。其次,各赛项的技术规范一般由行业、企业参与设定,根据各行业善经营、懂管理、会服务的基层管理人员所需的技能,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及流程设计竞赛内容。通过产教融合一体化、校企合作深度化,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第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紧扣行业人才需求实际,既考察专业理论知识,又考察实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突出了比赛的实用性与专业性[3]。自从大赛开展以来,广受行业、企业、学校及师生的好评。近年来无人送货车、无人仓、无人超市等物流智能化、智慧化飞速发展,菜鸟机器人“小G”、京东无人配送车、顺丰和EMS无人机等越来越多应用,从2018年开始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将《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赛项更新为《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比赛内容加入了运输作业计划编制、配送路线的优化设计与执行等,突出了智慧物流的实践。3.2大赛内容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与职业标准对接。从课程内容来说,各专业比赛的项目是按照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是重点,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展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从行业需求调研着手,参照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必备的能力来确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以大赛为引领,将竞赛内容、评价指标、评分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从课程考核来说,高职院校课程考核不再是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物流赛项以一票货物作业为背景,通过竞技检验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展现大赛选手在组织团队管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现场问题处理、质量与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课程考核重在平时实操,小组讨论展示等,通过教师课前给出任务,让学生之间多交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3.3职业技能大赛过程充分体现了育人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大赛看物流专业的教学,通过参赛学到了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规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是高职教师教学经常用到的方法。技能大赛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将大赛的理念、竞技点、评分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中,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大赛由物流作业方案设计赛段、方案实施赛段与物流职业能力测评段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将大赛内容转化为课程项目,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任务、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有大赛技能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4指导大赛的经验启迪

4.1如何选拔优秀的选手。优秀的选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磨练,才能有好的比赛成绩,所以备赛选手的选拔至关重要。然而调研湖北省参加物流赛项的院校,普遍存在人才选拔难,其原因是学校对于参赛选手缺乏完善的体制保障。比如,备赛选手停课备赛期间课程成绩、课外素质学分怎么算,学生在评先评优有没有倾向性的政策等,没有这些政策的激励,加上比赛训练辛苦,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高。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注重动作技术规范,团队协作。在选拔选手的时候除了学校层面的客观因素,还要考虑个体、家庭、社会因素。首先在个体因素方面,“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有意愿从事物流相关行业的学生会更用心去学习专业技能。从个人性格方面,希望通过比赛得到肯定和认可的学生会认真去对待比赛,也更积极主动一些。其次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职业和期望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在社会因素方面,当前职业教育对大赛的重视程度,社会的认可度,大赛对学生就业的通路、专业技能的获取等都会影响学生对参与大赛的选择。4.2如何建设指导老师团队。选手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那么好的选手培养,也必须要有优秀的老师指导。从学校专业群层面来说,最好组建4-5人的教练团队。首先,专业技能大赛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大赛技能竞赛点来自于《仓储作业管理》、《配送中心运营》、《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而这些课程一般是不同老师讲授的。其次,指导老师不能连续指导两届,这就要求专业骨干教师必须了解大赛。第三,教练团队也需要紧密配合,分工合作,进行梯队建设,必要时也可以请企业一线作业人员参与指导,引入企业的实践技巧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最后,学校对于指导老师也要有一定的倾向政策,比如在职称评定、大赛课时折算、年终考核等方面具有优势。4.3如何管理选手团队。很多赛项都是以团队方式进行的,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综合能力。首先是学生日常作息时间的管理。提倡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第二,进行横向交流,激发学生比赛的热情。有针对性组织同类院校比赛竞技,除了比赛场地的交换,还可以进行裁判、训练样题、设备交换练习。通过各种比赛情景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改进训练方式,积累经验,提升团队综合能力。第三,做好选手心理技能的辅导训练,融入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例如,在物流赛项的方案设计部分,有个“应急预案”的处理,那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针对出现的方案错误或者设备故障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培养选手现场突发状况时的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心理适应能力。最后,指导老师要经常与选手交流、谈心,了解、观察他们的训练状况,多听听选手的感受或建议,提高学生团队的凝聚力,促进高效率完成比赛。4.4如何开展学生梯队的培育。具备比赛经验的团队是保持竞争力的有利资本。以专业群为基础,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以专业社团或者兴趣小组为载体,储备备赛选手。比如可以成立“物流兴趣小组”或者“智慧物流竞赛社团”,配备专业社团指导老师和小组负责人,负责人一般由曾参赛的学生担任,针对每次大赛指导老师和选手都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进行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梳理,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社团的专业性,丰富了学生的第三课堂,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实训设施设备的更新。

5深化赛教结合的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新思路

5.1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大赛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参赛选手职业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以点带面,全面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湖北省2018年实行“推荐队+抽测队”的改革,使得大部分院校将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了寓教于赛、以赛促学的教学氛围。为此,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增加课内实训与专项实训,以物流专业类赛项为依托,将大赛环节进行分解到专业课程中(见表1),让学生对每个环节都过关,到了学期末,进行整体环节的比赛。让工作岗位标准化渗透到平时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信念植根于平时的比赛中,让每个学生都是备赛选手的竞技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通过大赛,可以让企业储备人才、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到技能,推动了行、企、校三方联动融合发展。5.2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要求,新型职教教师也必须深入企业实践。“职教20条”的第12条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年起,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1]”。这一举措突破了我国固有的人事政策。当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国内外的教师培训,但实际上真正到企业基层岗位培训实践的很少,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要想指导好比赛,必须掌握企业工作实际,琢磨比赛的技巧,而提高企业实战技能远比教学能力提高要难,比赛要想取的好成绩,除了平时的上课积累和训练,还需自觉地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锻炼,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特质。5.3寓教于赛,助推学生自我成长需求。“职教20条”提出: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企业参与制定证书标准,对岗位的要求更精准。众所周知,大赛不仅考虑专业知识,还考虑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等。一方面,通过寓教于赛、以赛促学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勇于探索和进取,能够比较圆满的完成教学和比赛任务。另一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教育课堂,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大赛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4],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间管理、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助推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对接产业、适应企业、服务就业,通过技能大赛,形成全员参与大赛,多层次大赛体系,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相结合,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国赛也需要与时俱进,紧密融合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与标准,使更多的专业接轨世赛,更多的选手冲向世赛。

作者:黄丹莉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