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技校物流教学的评述

时间:2022-01-04 10:11:13

导语:当代技校物流教学的评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技校物流教学的评述

本文作者:张志远工作单位:惠州市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

最近几年,部分实力雄厚的技工院校得到资金扶持建设起了功能配套齐全的物流实训室,把物流专业逐渐打造成品牌专业、示范性专业,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上也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但是,大部分技工院校的物流专业仍无法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校企合作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些学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成本较高,大部分学校出于效益的考虑,忽视实训室的投入,导致物流实训的工位与可用学时严重不足。物流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很强的学科,实训环节多且注重流程性,大部分院校建设物流实训室主要是通过市场上的项目承包方,而不是直接从设备销售商和厂家手中采购,中间环节较多,设备成本偏高。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资金建设物流实训室,或者建设的实训室功能单一、工位严重不足.专业实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演示为主,理论课比重过高,教学方法单一。(2)技师学院、高技学校大多数是从中技学校升格而来,发展速度快,师资队伍薄弱,开展校企合作的技术能力相对较差。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中技教师已难以胜任高技甚至技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但由于学校的师资队伍薄弱,他们不得不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能够进行校企合作工作的精力相对有限。从社会上招聘物流师资,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线,但由于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起步较晚,一些有经验的物流高职人员,并没有受过大学专业知识的熏陶,从而缺少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3)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容易停留在临时的用工需求上。目前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大部分都难以长期合作,从反馈结果来看,一方面,企业忙于应对飞速增长的业务,很难有精力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并研究适合本企业的物流人才标准,合作大多是停留在临时的用工需求上,这样的合作,一两年后就因为人员的调整或企业的需求消失而停止。另一方面,部分的物流企业认为各校毕业生非常多,招人容易,不太重视校企合作的深入,也造成了合作时间短的情况。(4)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处于“一头冷,一头热”的深水区。学校、企业心“热”合作方式却“冷”,有的学校盲目地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有的学校则尽管同企业有合作意向,但合作双方却存在理念差别,最终造成校企合作的“单相思”。

技工院校物流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的探讨

(1)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可行性是建立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的,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1、当前,众多物流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人才的瓶颈,社会上很难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物流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免除了招工难的麻烦,还可以省去新员工入职教育和培训环节。2、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共建物流实训中心。一方面减轻学校的资金负担,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校熟悉企业的文化,学习到相关的技能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实习也有了着落。(2)物流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的探讨1、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校企合作的发展国家或地方应落实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应有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应给予如减免税额方面的优惠。在这方面,可以效仿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的一方指学校,另一方指企业,学校为学生传授职业知识与技能,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2、学校与企业合作理念的一致性学校和企业只有形成共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只是利用企业解决实习场地和实习设备不足,而应该从企业的需求和服务出发;而企业也不能只考虑当前的用工需求,而应该把培养人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从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企业责任的高度去认识。因此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理念相统一,强化学校的服务意识,创新协作模式。3、共建“物流实训”中心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成本较高,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在共建“物流实训”中心的前期,学校主要是负责提供场地、按照企业的建议直接向厂家采购设备、负责招生等工作,而企业则按照自己的需求布置场地,提供部分企业的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培训教师等。完成“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工作后,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不仅要为学校提供开展实训技能教学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研究和制定物流人才的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参与物流实训课的指导,共同参与“物流实训”中心的管理。培养的学生在实习前就具备顶岗生产的能力,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4、将企业的一部分职能放在学校,建立“校中厂”模式“校中厂”模式即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将企业生产设备、运行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与学校场地、设备、师资有机整合,将办学与生产融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相应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物流企业可以将企业的某个或部分职能放到学校,如物流信息加工,仓储中转,物流客户服务、订单处理等职能,在学校设立分公司或营业点,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等经营要素,让学生与企业人员参与公司的运营与管理,学生学习的已不只是专业实训,而是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真正实现了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在“校中厂”中也实现了“三重效益”。一是人才效益,企业可以发现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为企业后续发展贮备人才。二是经济效益,企业将部分职能转移至学校,大大降低了成本。三是技术创新效益,企业通过“校中厂”的运行模式,将物流运作难题带进课堂,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解决。

技工院校物流专业在校企合作方式上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还不成熟、不完善,但实践已经证明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对于物流技工教育是可行的,其发展也需要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推进,才能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