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2-03-30 10:30:52
导语: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高校舞蹈教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将舞蹈与其他事物进行融合,其中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文章探究了如何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并分别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剖析民族舞蹈的动作、试行案例教学方法,以及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目标中这四种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民族舞蹈是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桥梁,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而教学目标中加入民族文化,能够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族文化;融合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近年来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的舞蹈教学也随着舞蹈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承担舞蹈教学的责任,还要向学生传递民族文化。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担任怎样的角色?教学的方法与目标是否需要相应的变化?民族舞蹈在融合的过程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民族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丰富高校舞蹈教学专业内容,提升文化内涵,这对于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次,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质。一方面,民族舞蹈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当代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使当代高校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以及民族舞蹈对于历史情感的表达与精神世界的表现。比如《天边》这个舞蹈表达了蒙古族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运用蒙古舞传统文化元素,以鸿雁这个元素象征远方的游子,表达了远方游子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思念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音乐分析以及背景解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高校也应当强化自身在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中的责任,重视将民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舞蹈教学中,从而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魅力,为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度强调舞蹈技术和动作,缺失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充分理解,导致教学模式与内容过度简化,效果不理想,民间舞蹈文化所拥有的内涵与魅力被忽略。民族舞蹈教学的核心部分一般是舞蹈动作与技巧,虽然学生们基础不同,但是高校教学中一般实行的都是统一的舞蹈练习,过度框架化,只进行重复简单的基础练习,而忽视了民族舞蹈的深刻内涵。第二,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高校近几年为了增加民族舞蹈专业学生人数而进行了扩招,但是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同,舞蹈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实行教学。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对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视,对民间舞蹈的各种类型缺乏认识与理解,教学中机械化的舞蹈训练,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进步需有特殊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教学设施,可是大多数高校民族舞蹈配套设施过于简单,这也是我国民族舞蹈文化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对民族服饰缺乏理解。虽然舞蹈技术与动作是民族舞蹈教学的中心内容,但是一味强调舞蹈技术与动作是远远不够的,少数民族服饰对于民族舞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了解民族服饰文化元素方面仍然有着明显认知的缺失。在教授民间舞蹈时,应该配合民族服饰的内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利用民族服饰的差异性、特色性,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内涵,进而调动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二、如何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一)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结果事半功倍。高校现有的舞蹈教学方法更多是针对有关舞蹈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学好不同舞蹈的动作而展开的。而为了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应该首先优化舞蹈教学的方法。第一,更新舞蹈教学的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言传身教”的模式,教师只是负责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方式很容易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因此,可以将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而教师则担当指导的角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可以扩展到生活中、社会上。这种理念的转变使学生接触民族文化的可能更大,程度也更深,学生也可以更快地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舞蹈文化,也就会有进一步了解该民族文化的渴望。第二,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和示范的结合。舞蹈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有力桥梁就是民族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进行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带有相应的示范。例如,少数民族舞蹈的代表性人物杨丽萍,在她的舞蹈动作中就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蕴含其中。教师在讲解时将民族文化与舞蹈动作结合到一起,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第三,实行校内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带学生到地方去,体验各民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当地民族的人文风情,学习他们特有的民族舞蹈,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高效的将舞蹈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方法。建立校外舞蹈教学基地有诸多益处:第一,可以让学生认识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再现;第二,让学生感受生活,解放学生的思想和身体,调动身体的每一个感官来感受世界、感受生活,弥补一些学生没有多少校外生活经验的遗憾;第三,弥补高校课堂教学的不足,知识的学习不能靠一味的灌输,而是需要经过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校外基地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经验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际需求中[1]。(二)剖析民族舞蹈的动作。在研究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定会通过民族舞蹈来展开。民族舞蹈中有很多与民族文化有关联的地方,教师在教授时可以把民族舞蹈的动作进行分解剖析,针对每一个具体动作进行讲解。教师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要想掌握蕴含民族文化的舞蹈的舞姿和特殊动作,就要充分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将民族舞蹈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不同的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使民族民间舞蹈拥有了独特的风格,因此,学生必须把握其典型动作。教师在讲解民族舞蹈时,应该在其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相关的艺术要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一方面,教师要对民族舞蹈的面部表情进行剖析,阐述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表情,是否跟该民族舞蹈的背景有关,挖掘该民族舞蹈出现的历史时间和原因。另一方面,剖析民族舞蹈的肢体形态,关注舞蹈动作中的动与静,把握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充分掌握舞蹈的节奏,让学生在练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例如,蒙古舞大都比较热情、奔放,这与蒙古族人的性格相似。蒙古族人非常好客,无论是常客还是陌生人,他们对于来到家中的人都非常热情,这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蒙古舞中有一种舞蹈叫做顶碗舞,在节庆日或者婚宴上,几个人在头顶上放置茶杯或者小油灯等,碗里盛上清酒或者奶酒,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这与蒙古族人喜爱喝酒、常年在马背上度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蒙古族有他们自己的敬茶和敬酒文化。在敬茶时,客人需要起身微欠,用双手或者右手接过碗,注意一定不能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如果不想喝茶,可以用勺子轻轻地碰一下碗的边沿,这样主人就会明白。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民族的服饰文化是重点教学内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服饰文化也由此成为了区别各民族的主要依据。民族服饰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生活特点和民族风格得到有效呈现。教师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时,可以让学生穿戴传统的民族服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民族舞蹈,从而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风格。总之,民族舞蹈可以看作是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桥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学习到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不同少数民族都有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是把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渠道,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一些民族舞蹈的学习[2]。(三)试行案例教学方法。高校舞蹈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以案例教学的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可以在一部分的高校中首先试行案例舞蹈教学,通过试行检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利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舞蹈表演者的情感,通过多次观看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掌握舞蹈的动作和节奏。又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经常相互交流、讨论,有利于快速掌握民族舞蹈技巧,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上学习民族舞蹈文化,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舞蹈技能更上一层楼,有利于更好地探索舞蹈的表演和情感的诠释。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以民族文化为底蕴,进行多元化教学。高校舞蹈教学的综合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也能在舞蹈教学中展现出无限可能,并有利于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第一,高校教师需要精心编选一些相关的舞蹈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可以将民族文化融入舞蹈的动作中,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编排舞蹈动作,并将其作为舞蹈教学视频,或者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已有的适合学生练习的舞蹈案例。在选择舞蹈案例时,可以在已有的民族舞中选择,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教学视频,也可以选择一些从易到难的民族舞蹈教学视频,增强教学的效果。通过选择出的教学舞蹈视频,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每个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将这些看法进行汇总,教师再将汇总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对学生没有发现的民族文化进行补充,或者针对一些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拓展。第二,教师在编排舞蹈教学视频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参与舞蹈教学视频的编排,学生对其理解也会更加充分。而且教学视频是需要融入民族文化的,学生在参与前必定需要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编排的舞蹈更符合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民族文化,增强学习效果。第三,选择的民族舞蹈教学视频应该尽可能地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为弘扬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彰显高校舞蹈教学的价值和魅力[3]。(四)将民族文化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教学目标,在舞蹈教学中也是这样,其教学目标是舞蹈教学走向的关键因素。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中包含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放到一定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舞蹈必须学习民族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发掘出自身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情,并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舞蹈的理解,达到两者之间融会贯通、互相促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考核体制进行优化,在检验学生舞蹈的学习效果时,加入对民族文化的考核,通过对舞蹈和民族文化两方面的考核来判定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只有不断优化考核体系,才能发现舞蹈教学在与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进而推进高校舞蹈教学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高校制定课程一定是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设定的,换句话说,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肯定是不适合的。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例如,把更多的课程放到选修课的位置,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将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课程放到选修课中,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舞蹈;规定学生需要完成的选修课的门数,但不设置上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课程等。因此,高校在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的课程时,应该最大可能地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门数,丰富课程的内容,加入更多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舞蹈课程,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将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的舞蹈教学,要保证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以傣族为例,该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各个地方,但是其地域环境的不同,导致从服饰文化到民族风情、舞蹈文化等都有所不同。在学习时,应该学习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并进一步分析其动作形式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由来有所了解[4]。
综上所述,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案设计,要坚持将民族文化融入舞蹈教学,并通过实践不断地完善舞蹈教学,使高校舞蹈教学更上一层楼,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和高校舞蹈教学结合所带来的影响是相互的,民族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在现代的继承与发展。艺术来自生活,只有对民族风貌和民族文化有所体会,才能够真实感悟民族民间舞蹈内涵。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民族文化,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高度的认知,对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吸收,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荣莹.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J].艺海,2019(3).
[2]徐雯.高校舞蹈教学中地方文化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7(4).
[3]沈琬茹.浅析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融合[J].艺术科技,2016(12).
[4]纪芳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作者:李可 单位: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 上一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下一篇:“分享运动”下快乐体操推广路径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